原汁原味復建 久違4年的武林廣場“八少女”4月底回歸
2016年01月18日 08:56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余雯雯
武林廣場中央噴泉上的“八少女”雕像,承載了杭州人30多年的記憶,也一路見證了杭州的城市發展。他們的計劃是,4月底,八少女雕像重回原位置,還是以噴泉的形式呈現,和武林廣場的地面景觀一起與大家見面。
原作者和制作方拿著箜篌揣摩如何呈現更好的效果。余雯雯攝
武林廣場中央噴泉上的“八少女”雕像,承載了杭州人30多年的記憶,也一路見證了杭州的城市發展。說起它,大部分的杭州人都會說,喏,我和它合過影的呀。
這座地標性的雕像,是2012年消失在公眾視野中的。為配合武林廣場地下商場開發,雕像暫時被挪走,目前正在復建中。現在好消息傳來:預計今年4月底,“八少女”會以更美的姿態回歸武林廣場,與地下商場的地面景觀一起亮相。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獨家探訪了“八少女”雕像的復建制作現場。
原汁原味復建
原作者親自把關
轉塘,石龍山腳下的一座廠房中,“沙沙沙”的金屬打磨聲陣陣傳來。
久違了的5位“少女”,或抱琵琶或彈古箏或吹箜篌,一一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她們的正前方,立著形態一模一樣的半成品“姐妹”,體態都已成型,唯獨還缺少臉部。和原作相比,新雕塑最大的不同就是銀色不銹鋼“外衣”。
“八少女原來是水泥做的,經過30多年,外表都比較舊了,所以我們考慮原址復建。”少女雕像原作者之一陳云龍反復強調,復建最大的堅持就是“原汁原味”:雕像的造型表情都不變,藝術感覺也一樣,在廣場上的空間位置也不會變。
這次復建特地請了原雕塑的其中三位原作者——陳云龍、施炳貴、錢士元來當顧問。自從接下復建這個任務,除了參與方案設計,三位70多歲的藝術家幾乎天天往制作現場跑,“就是想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現在每周開一次創作會議,差不多一周有六天都在制作現場。”施炳貴說。
光是頭發
就分了一百多片拼裝
原作的少女雕塑上,像地圖上分區域似的用筆畫分了很多小塊,標上一個個數字。
制作單位杭州魔石雕塑藝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楊建說,復建程序還是比較復雜的,先要把原來破損的雕像修復好,然后套模取樣。每個人物分成好幾百個小塊,一塊塊用不銹鋼片打好、拼裝,再拋光打磨,最后噴上氟碳白漆。整個過程都是純手工打造的,參與制作的有20多個師傅。
楊建告訴記者,最難的還是人物的體態和線條,需要反復打磨,“每位少女的頭發,是一百多個小塊拼起來的,這樣才能展現頭發的飄逸和動感。”
少女神態各異的臉部,則特地做了鑄銅模型,一個個鋪設在制作現場。
8座少女雕像中,7米多高的3座主雕像實在太高太重,不方便搬運,將直接在武林廣現場制作。其余五座則在工廠制作完成后再運回武林廣場安裝。
新的“八少女”
換上了不銹鋼新裝
武林廣場“八少女”雕像的主題是“歡慶”。1984年,為了慶祝建國35周年,在杭州尋來10余位雕塑家組建創作室集體創作。這10余位主創,如今平均年齡70多歲,已有兩位過世。對于當年的創作過程,三位藝術家至今記憶猶新。
錢炳貴回憶說:“當年是在武林廣場現場做的,以前沒那么多制作師傅幫忙,全部是我們十個人親自動手的。那時候條件有限,只能用水泥當原材料創作。為了更具神韻,我們又絞盡腦汁讓外觀變得半透明。一亮相,真的是轟動啊,人山人海,幾乎所有人都跑過來看。”
陳云龍老先生補充說:“2個月的制作時間,除了睡覺,幾乎都耗在工地現場,生病了去打個吊針又沖回去。”
正因為親身參與制作,對于雕像的優缺點,他們都了如指掌。此次復建,三位原作者都提出來,要把原來條件有限的缺憾補回去,首先就是材質問題。
“水泥容易老化,不銹鋼就屬于永久性的。而且水泥的效果比較生硬,不銹鋼線條會更立體渾厚。最后還要噴上氟碳白漆,從外觀上看和原雕像是一樣,而且會更美。”
不銹鋼的優勢還有減輕重量。原來的雕像有五六十噸重,如今廣場地下被挖空,如此大的重量會帶來安全隱患。而復建的雕像是空心的,總重只有8噸。
武林廣場地下商場建設有限公司透露,預計再過兩個月,“八少女”雕像會基本完工。他們的計劃是,4月底,八少女雕像重回原位置,還是以噴泉的形式呈現,和武林廣場的地面景觀一起與大家見面。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