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此次屠呦呦獲獎,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齊拉特說:"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詳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示祝賀。
李克強在賀信中說,長期以來,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包括醫學研究人員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攀高峰,取得許多高水平成果...【詳細】

"這個榮譽不僅僅屬于我個人。"在接受采訪時,屠呦呦曾表示,"這是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于科研團隊的每一個人,屬于中國科學家群體。"
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國一項被命名為"523"的瘧疾防治科研項目。那個科研團隊,有...【詳細】

屠呦呦,大多數人第一次聽到教授這個很Q的名字,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對于一位1930年出生的耄耋老人。呦呦,是屠老父親取的名字。"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稱:"蒿,即青蒿。"誰能想到屠呦呦的命運居然如此神奇——她在青蒿素科研領域做出的關鍵貢獻,最終獲得了世界的承認。

屠呦呦十分低調。這是一位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的科學家。在此之前,屠呦呦一直被戲稱為...【 詳細 】

"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實實做學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課題做好,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想別的。【 詳細 】

世界最大的青蒿素生產商叫華立集團,就在杭州,全球70%的青蒿素就來自于它。總裁汪力成是余杭人...【 詳細 】


青蒿素的發現不僅找到了一個抗瘧新藥,而且為尋找抗瘧藥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由此帶動國際抗瘧領域工作的新進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國家對青蒿素展開進一步的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
瘧疾是危害嚴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每年約有三億多人感染瘧疾。在國內、國外大量工作未獲成功的情況下,屠呦呦領導科研組系統在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收集二千多種方藥的基礎上,歸納編篡成《抗瘧方藥集》,又從中選200多方藥,組織篩選。【 詳細 】
在研究青蒿素化學結構中,屠呦呦于1973年首創其還原衍生物—雙氫青蒿素。這在青蒿素類藥物研究上意義是很大的:(一)確證青蒿素結構中羰基的存在;(二)由雙氫青蒿素結構中的羥基得以制備各類青蒿素衍生物,增效并擴大生物活性...【 詳細 】
"七五"期間,參與國家攻關項目《常用中藥材品種質量研究》中"青蒿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課題,對青蒿進行系統研究,分離鑒定了17個化合物,其中5個為新化合物,并修正了《中國藥典》長期沿用的謬誤。
為防止青蒿素抗藥性的產生,保護青蒿素的臨床使用壽命,避免濫用,與首都醫科大學合作,就"雙氫青蒿素對約氏瘧原蟲在蚊體內發育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青蒿素影響約氏瘧原蟲配子體感染性,但對蚊體內子孢子增值期不起抑制作用...【 詳細 】
為解決多重抗藥性惡性瘧蔓延全球的問題,近年國外十分重視復方的研究。雙氫青蒿素為當前青蒿素類藥物中的首選藥,對多重抗藥性惡性瘧無交叉抗藥性。而吖啶類抗瘧藥—咯萘啶與4-氨基喹啉類、嘧啶類、胍類及磺胺類均無交叉抗藥性。【 詳細 】
據WHO資料,每天約有3000個嬰幼兒童死于瘧疾。為此研發了"雙氫青蒿素栓劑",方便兒童直腸給藥。又用直接得自青蒿的青蒿素制成口服片劑,制作簡便,價格便宜,又不易產生抗藥性。均于2003年獲得《新藥證書》,分別為國藥證字H20030341和H20030144。
經研究發現,雙氫青蒿素在免疫領域具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既能降低B細胞高反應性以減少免疫復合物沉積所致的自身免疫病,又可提高T細胞的免疫功能。在北醫有關部門支持下,我國已將雙氫青蒿素用于治療紅斑狼瘡和光敏性疾病。【 詳細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消息讓寧波人著實激動了,她兒時居住過的姚宅也隨之走入公眾的視野。姚宅所處的蓮橋第地塊開發修繕工作剛完成不久,6號又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但前往開明街26號門前拍照留念的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細心的人還發現,百度百科里,寧波中學、效實中學兩所學校介紹里的知名校友一欄已經刷新,添加了"屠呦呦"的名字。
屠呦呦獲諾獎是我國科學界一個里程碑事件。作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權威的一個獎項,諾貝爾獎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創新能力。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屠呦呦是全體中國人的驕傲,在國人對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信心大增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屠呦呦引發的熱潮過后,會有更多的諾貝爾獎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