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仁秀:麗水龍泉 支前模范
2015年08月31日 17:00
來源:鳳凰寧波綜合
范仁秀:麗水龍泉 支前模范

無論風云如何變
一生不變擁軍情
她出生于貧困家庭,幼年喪父。她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年代,矢志不渝擁軍支前。她一生平凡、執(zhí)著和勤勞,新中國成立后甘于平淡,默默無聞。
當時年僅6歲的范仁秀常常利用年齡小不大受人注意的優(yōu)勢,與哥哥一起負責為紅軍站崗、放哨、傳遞消息。數(shù)年下來,一提起他們家,遠遠近近的人對他們支持紅軍的事情幾乎無人不曉。做軍鞋、做軍衣、交公糧、照料傷病員,她把這些事看得比自己家里的事更重要。
1928年,范仁秀出生于龍泉市住龍鎮(zhèn)建勝村西坑自然村,家里祖祖輩輩都是農(nóng)民。就在范仁秀出生沒多久,她父親范觀林就因病去世,母親帶著她與其他幾個兄弟姐妹,投靠娘家。這一次搬家,讓范仁秀第一次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一支為窮苦人翻身做主人而戰(zhàn)斗的隊伍——紅軍。
1934年以來,隨著閩北蘇區(qū)紅軍游擊隊在浦城一帶開展游擊活動,中國共產(chǎn)黨“一致對外,抗日救國”的口號傳遍了那里的每一道山溝。而范仁秀一家也迅速成為紅軍堅定的擁護者。在家的女人們常常為來往的紅軍洗衣、做飯、打草鞋,男人們則負責為紅軍送信、送糧、打探消息。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當時年僅6歲的范仁秀常常利用年齡的優(yōu)勢,與哥哥一起負責為紅軍站崗、放哨、傳遞消息。數(shù)年下來,一提起他們家,遠遠近近的人對他們支持紅軍的事情幾乎無人不曉。
1938年2月,國民黨放的一場大火燒毀了范仁秀的娘家。范仁秀失去了住所,一家人被迫返回龍泉西坑老家居住。搬回西坑的第二年,范仁秀的大哥范忠民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從此失去消息。然而無論發(fā)生什么,在范仁秀的心中,始終都沒有失去對紅軍的信仰、對革命的追求。
1940年,因為生活所迫,范仁秀被送到福建省浦城縣坑尾行政村馬趾自然村當童養(yǎng)媳,這個村與西坑交界。幸運的是,這也是一個支持革命的家庭。除做家務之外,范仁秀特別關心來來往往的抗日戰(zhàn)士,跟浙西南抗日救亡工作團接觸較多。做軍鞋、做軍衣、交公糧、照料傷病員,她把這些事看得比自己家里的事更重要。
1941年至1942年,抗戰(zhàn)形勢十分嚴峻。范仁秀總是竭盡所能,為來往的戰(zhàn)士們送水、送飯,做好相關的后勤保障工作。
1942年,游擊隊戰(zhàn)士曹景垣,在一次戰(zhàn)斗中頭部負傷,情況危急。熟悉山里地形的范仁秀,冒著生命危險,帶著游擊隊擺脫敵人,藏進一個隱蔽的山洞,她自己在山洞周圍放哨。等敵人走后,她又找來食物和治傷的中草藥。經(jīng)過幾天精心照料,曹景垣身體痊愈,重返前線。新中國成立后,曹景垣特意趕到范仁秀家,當面致謝。范仁秀對他說:“千萬別客氣。你們子弟兵為老百姓流汗流血、不怕犧牲,我做的這點事情又算啥呢?”曹景垣后來曾擔任龍泉縣委書記。
無論風云如何變幻,范仁秀始終不改本色,在后方積極支援前線。新中國成立后,范仁秀不貪功,不向政府伸手,始終保持著一個樸實勞動者的本色。范仁秀的兒子葉金榮,如今是建勝村黨支部書記。他說:“母親對待親人、鄉(xiāng)鄰乃至陌生人都是熱心腸。母親時常教導小輩們,要把擁軍的傳統(tǒng)一輩一輩堅持下去。”
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對比今昔,范仁秀老人十分感慨:“現(xiàn)在國家富強、社會穩(wěn)定,人們生活平靜,這是百姓最大的幸福。這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網(wǎng)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yī)院耍酒瘋 對醫(y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shù):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shù):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shù):2845975
-
被擊落戰(zhàn)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shù):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