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青:參加過所有重要戰役 勝利后堅決退役回家
2015年08月24日 17:05
來源:浙江在線
年輕時的錢青(左圖)及現在近百歲高齡的錢青 ?浙江在線杭州6月11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胡昕然首席編輯/趙潔)?“如今白鬢蒼蒼,獨對孤燈,人生如夢總有醒時。”這是抗戰老兵錢青手寫回憶錄里最末一句。
年輕時的錢青(左圖)及現在近百歲高齡的錢青
浙江在線杭州6月11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胡昕然首席編輯/趙潔) “如今白鬢蒼蒼,獨對孤燈,人生如夢總有醒時。”這是抗戰老兵錢青手寫回憶錄里最末一句。
一個陰天的午后,記者見到了獨居在杭州孩兒巷一個15平米套間里的錢青。
老人生活清簡,家里沒有一件多余的擺設,唯一的裝飾就是墻上“祖國萬歲”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記者到訪的時候,一頭白發的錢老正坐在一張舊藤椅上專心地看央視新聞,音量調得很大。當被問到為什么親人都不在身邊,老人不愿多談。只說:”都是往事,不要再提。“
錢老在家也穿得很精神。挺括的白襯衫仍能勾勒出年輕時的英姿,一條得體的淺色西裝褲,仔細一看才發現其實已經密密地打滿了補丁。
聊起抗戰歲月,這位杭州老人百感交集,一雙深邃的眼睛明了又暗,干了又濕。
復旦、同濟、黃埔軍校的“三料”大學生
已近百歲高齡的錢老思維格外清晰,回憶起90年前的往事也毫不含糊。
錢青出生于1917年12月,原名錢炳坤,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父親錢駿曾經參與辛亥革命,是杭州光復敢死隊成員,后在北伐戰爭期間壯烈犧牲。死后被國民政府追晉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并分給錢駿妻兒一筆撫恤金。錢青的母親用這些錢在父親位于岳廟的墓旁建了祠堂,祠堂后面又建了一座大宅,僅房屋面積就占1600平方米。
“房子很大很好,是中西合璧的風格”,老人不無自豪的說,“創辦中國美院的第一任院長林風眠都做過我們家的房客”。
青少年時期的錢青家境優越,在緊鄰岳廟、前傍西湖、風光絕好的大宅子里成長,生活無憂無慮。他成績優異,是杭州本地首屈一指的好學校杭高的理科尖子生。1936年,19歲的錢青被復旦新聞系錄取,又興趣使然,輾轉到了理科突出的上海同濟大學就讀化學系。
然而好景不長,短短一年后,“七七事變”爆發。在日寇的鐵蹄下,舉國哀嚎。
“國家危難,年輕人不抗日誰抗日!”20歲那年,思想進步的錢青毅然棄筆從戎,經過一系列的筆試、面試和體檢,順利考入黃埔軍校16期炮兵總隊,在武漢正式參軍。
就在那段時期,這位一心保家衛國的熱血少年將自己的名字“錢炳坤”改為了“錢青”,“大概意思就是立志做個為國而戰的好青年”。
由于前方戰事吃緊,中國軍隊死傷無數,在這樣急需用人的高壓之下,三年的軍校學習被縮短為兩年。1940年,錢青正式畢業,并獲得少尉軍銜。
巧的是,錢青畢業后正好被分配到父親錢駿曾任過團長的,由浙二師演變的國民革命軍26集團軍75軍第6師當炮兵。隸屬第六戰區,駐守在湖北、湖南和四川一代。
“殺一個日本鬼子,我們要犧牲四個人”
抗戰八年,錢青所屬的75軍幾乎參加了所有重要戰斗。棗宜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等上千場戰斗,數量之多,老人都記不清了。
“長官是浙江人,征兵的時候也喜歡去浙江。部隊里浙江老鄉很多,大家關系都不錯。” 可是,殘酷的戰爭陰云時刻籠罩在這些浙江同鄉身上。為了保衛國家,他們隨時可能灰飛煙滅。
戰斗中錢青的主要職責是指揮炮兵投彈。炮兵的人身安全系數相較于步兵略高一些。但是,一旦被日軍飛機瞄準轟炸,就必死無疑。
“我算命大的,每天戰死的戰友數都數不清”,老人哽咽著擺擺手。
在他眼里,戰爭的殘酷遠比各種影片里呈現出來的場景更勝一籌,“沒人能想象,我們都是拿活生生的血肉去拼的!前一秒還在說笑的活生生的兄弟,下一秒就沒了。”
“大家都怕死,可是上了戰場就不能退,死都就要死在這里。”
回想起當年與日軍拼殺之慘烈、作戰難度之大,老人目光頓時都失了焦,隱隱泛出淚光。
“日本人太難對付,除掉他們一個,一般要賠進我們整整四個人!一場戰役打下來,他們死1000,我們至少要死4000,完全拿血肉在拼。”
錢青認為,和日軍的戰斗之所以極度困難,是因為他們不僅有中國軍隊嚴重缺乏的重型武器和空中支援,還有可怕的“軍國主義”。
錢青所在的第六師裝備里只有寥寥12門火炮,還是多數依靠蘇軍援助得來的。而日軍僅一個步兵聯隊就有5門大炮,還有空中戰機支援。“想要活捉鬼子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他們一旦戰敗就會當場切腹自盡。”老人唏噓之余也不禁感嘆,“絕對不能讓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在有“中國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之稱的棗宜之戰平息后,負責打掃戰場的錢青還來不及哀悼尸橫遍野的國軍戰友,就被眼前的一幕震得不寒而栗。他看見在敵軍建造的極為精密的地下碉堡里,那些日軍機槍手和供彈手的尸體的腳踝被鐵鏈牢牢鎖在原地,而身邊只有少量飯團和水。
“這說明什么?說明日軍的軍紀就是要么贏,要么死,沒有第三條路。”面對這樣可怕的敵人,可想而知,每一場都是天昏地暗的血戰。
“就連著名的臺兒莊大捷,我們雖然好不容易打了大勝仗,讓日軍死了1萬人,但我們也賠了八千精兵啊。”
“一次被日軍包抄,我們師犧牲了太多人,上面下命令立即撤退。當時有個旅長姓翁,諸暨人,他帶的隊伍損失慘重,基本沒有活口,自己也已經負傷不能行走。他不肯跟我們回去,說:‘自己的戰友都死光了,我作為旅長,絕沒這個臉回去’,當場就舉槍自殺了。”
講這段的時候,老人數次哽咽,再也忍不住,轉了很久的淚水奪眶而出。
“從上海淞滬會戰一直到武漢保衛戰,光我們第六師就補了三次人”,老人幽幽地說,“你知道什么情況部隊會補人么?前提是損失三分之一的人啊!”
粗粗一算,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僅第六師整整損失1萬多名戰士。
拒絕離開祖國大陸永遠是國家的軍人
八年時間過去,中國軍隊的血與淚終于換來1945年的全面抗戰勝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舉國歡慶。
然而,解放戰爭隨后爆發,當時已經在部隊官至營長、身為炮兵中校的錢青認為內戰嚴重違背自己的參軍信念,就離開湖北前線回到了家鄉杭州。即使當時離開軍隊就等于放棄自己前程似錦的未來,事到如今,錢青還是不后悔。
回到杭州之后,錢青被分配到聯勤總部浙江省供應局,負責管理一個軍械倉庫,里面有不少從日軍手中繳獲的硫磺彈,“一旦被引爆,那等于杭州現在的下城區都會被炸沒”。
“當時,也有很多人來勸說我跟他們去臺灣,可是我拒絕了”,老人聊起這個改變一生的決定,表示自己沒有絲毫后悔,“當時國家領導人派人來勸我留,并且長輩從小就教育我,我們是國家的軍人,終究是為了祖國發展的更好。所以我要留下來建設新中國。”
浙江在線記者了解到,2013年7月,國家民政部正式答復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提出的關于優撫原抗戰老兵的議案,依托現有保障制度下發了通知,一是再次重申將符合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范圍,優先優惠進入敬老院、福利院;二是支持、鼓勵、引導社會組織,通過社會捐助等適當形式,對其進行幫扶救助;三是建議當地黨委、政府對他們在政治上、生活上予以關心和照顧。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