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老兵自辦“抗戰展覽館” 寄望青年勿忘國恥
2015年08月24日 16:25
來源:溫州日報
潘庭槐老人向大家介紹自己收集的圖片背后的故事。 在龍灣區海濱街道寧村老年大學的三樓,一間100來平方米的房間內,130多件抗戰宣傳畫板和物件,整齊陳列于此。沒有豪華的室內裝修,沒有隆重的開館儀式,昨
潘庭槐老人向大家介紹自己收集的圖片背后的故事。
在龍灣區海濱街道寧村老年大學的三樓,一間100來平方米的房間內,130多件抗戰宣傳畫板和物件,整齊陳列于此。沒有豪華的室內裝修,沒有隆重的開館儀式,昨天,記者來到展覽館,看著它靜靜地敞開大門,向前來參觀的每一個人講述那段難忘的歷史。這就是抗戰老兵、95歲高齡的潘庭槐老人自己出資興辦的“草根抗戰展覽館”。
中日戰爭、國共合作、八年抗戰……這些宣傳畫板足足花了老人大半年時間:“還有一些沒掛起來,放不下了。”展覽館內還陳列了一些老人存留下來的抗日物件,包括行軍水壺、軍大衣、徽章等。
“這張就是日寇在南京受降的照片。”潘老指著展館內的一張圖片說,1945年9月9日9時,受降儀式開始,時間很短,也就十幾分鐘。當時,中方代表坐在北面寬大的受降席上,日方則坐在南面窄小的投降席上,東西兩邊則坐著中外來賓和各國記者。岡村寧次和投降方代表低頭離場時,就從潘庭槐身邊走過,這一幕剛巧被一位在場的記者拍攝下來。2013年前,連潘老自己都不知道有這張照片,直到當地關愛抗戰老兵的志愿者在網上找到這張照片。雖然背對鏡頭,但潘庭槐一眼就認出了年輕時的自己。他說,日本受降時,包括自己在內的11名憲兵被挑選去現場,擔任安保工作,而只有時任少尉排長的他,才能在場內走動。
潘老原本只是一介書生,1937年盧溝橋槍聲響起后,他放棄在甌海公學的學業,參加中央軍校十七期的考試并考上,后因母親去世失去了上軍校的機會。此后潘老考進憲兵學校(15團)士官培訓班第一期,畢業升任排長,先后駐任安徽績溪、蕪湖、江西南城、上海北站、浙江衢州等地憲兵分區隊長,參加浙贛戰役弋陽沖鋒戰及督戰。
如今,兒女孝順,子孫滿堂,在享受天倫之樂時,老人萌生了創辦抗戰展覽館的想法,警醒大家勿忘歷史,并以自己的行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由于憲兵的身份,“文革”期間他參軍時留下的東西被抄家后所剩無幾。于是,他到處走訪,用自己省吃儉用的1萬多元錢搜集整理與抗戰歷史有關的紀念物以及展覽資料:“展覽館雖小,但代表了我的一顆愛國心。”潘老感慨道。
臨走的時候,潘老掏出一本用舊掛歷制作的登記簿,讓記者登記。他說,現在不僅周邊的村民,還有學校的教授、學生以及公務員等,都會來此參觀學習。盡管已是95歲高齡,但潘老依然堅持每天來展覽館,親自接待參觀者并耐心講解。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