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長沙會戰陣亡將士守墓 劉金國:用半個世紀守護一個信念
2015年08月24日 15:50
來源:浙江在線
“終于把你們等來了!”守墓50年的劉金國老人(右)和裘愛卿老人,相逢只有眼淚 用半個世紀去守護一個信念,而當這個信念實現的時候,誰人能懂得其中的。 劉金國,這位68歲的老人,今天上午,終于在他守護了
“終于把你們等來了!”守墓50年的劉金國老人(右)和裘愛卿老人,相逢只有眼淚
用半個世紀去守護一個信念,而當這個信念實現的時候,誰人能懂得其中的。
劉金國,這位68歲的老人,今天上午,終于在他守護了50年的陣亡將士墓前,見到了部分將士從浙江遠道前來的親人。眼淚,除了眼淚還是眼淚,老人講話都斷斷續續的,一句話斷成好幾段,中間是沙啞喉嚨底的哽咽。
老人的眼淚似乎在述說這半個世紀來的隱忍,他視這些陣亡將士如自己的家人,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兄弟姐妹能夠接回他們的父輩。
50年前大著膽子保存墓碑
“不愿意看到它被當作墊腳石”
1965年,18歲的劉金國因為家庭原因,被下放到長沙市長沙縣春華鎮。
年輕的劉金國做著和大多數人一樣的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次出工回來,他發現田坎上一座用一整塊石板鋪成的墊腳石,扒開上面的泥土和雜草,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是一塊墓碑,刻著“中央陣亡將士”六個大字,背面是“民國三十年公刊”。
死者為大,劉金國并不愿意看到墓碑被當作墊腳石踐踏,更何況這是一塊陣亡將士的墓碑。盡管不知道“中央陣亡將士”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劉金國還是決定保護這塊墓碑。
最初的辦法是掩藏,劉金國用泥土把墓碑整個蓋起來,并對外說,為了保護水塘,這塊地不適合修路,幾個月過去,沒有人對這個說法產生懷疑,這碑得以保全。不過,劉金國仍日日擔憂,因為即便說保護水塘,別人還是會產生其他主意,劉金國把心一橫,大著膽子,將墓碑藏在自己家中。
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一旦被發現,很可能惹禍上身,但老人很好地保護了墓碑。
后來,劉金國在當地落戶,種起了油茶營生。2009年收油茶時,他意外發現了一塊無碑墓地,比劃了一下,碑穴的痕跡和他藏起來的墓碑寬窄幾乎吻合,試了一下,分離50年的墓碑和墓地終于合在了一起。
只是希望為先輩們盡綿薄之力
“我就把他們當作我的家人一樣啊”
劉老的這個故事,今年4月我就已經寫過了,那時我并沒有見過他本人,直到昨天——他干瘦的身軀,略有蹣跚的腳步,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加蒼老。
講一口春華山方言,老人和大家的溝通并不順暢,不過幾遍采訪錄音聽下來,這個故事有了更為豐富的細節。
“小時候就聽村里的老人說,春華山曾經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抗日大戰,參戰的是國民黨第74軍的戰士,交戰中有大批國軍戰士不幸陣亡。”這段歷史,深植在年幼的劉金國心中。
為什么會執著地守著這塊墓碑?老人的回答是,“我就是對那些先輩們不畏生死、浴血御敵的愛國情懷無限敬仰”。于是,一個驚人的念頭在劉金國的心中誕生了——為春華山抗戰犧牲的將士們守墓。
2009年,已到天命之年的劉金國依然在保護著那塊墓碑,為了讓這份保護更加自然,老人花錢把墓碑所在的荒山承包下,并請來村里的老人幫忙種上茶樹。
農忙閑暇時,他無意中從老人們口中得知,這些陣亡將士的遺骸仍長埋在春華山,于是,他決定尋找將士們的親人,讓將士們榮歸故里、落葉歸根。這才有了老人無意間發現無碑墓地,并將墓碑墓穴合而為一的故事。
劉金國說,一開始他只是希望能為抗戰的先輩盡一份綿薄之力,但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一月一月過去,一年一年過去,50年的光陰轉瞬即逝,18歲的小伙子黑發轉白,容顏滄桑,半個世紀前的信仰卻一直保留了下來,成為了生命的一部分。在老人的心里,埋骨春華山的抗日戰士就是自己的親人,“我就把他們當作我的家人一樣啊”,老人的聲線沙啞,為了這次陣亡將士骸骨遷移,老人已經幾天沒有睡好覺了,這兩天,甚至還有媒體凌晨4點去找老人采訪。
9名浙籍陣亡將士后人被尋獲
“讓我再為先輩們做點事吧”
今年4月22日,在春華山研究74軍的志愿者梁學平老師的牽線下,浙江在線在全省率先發起對春華山陣亡將士家屬的“搜索”。歷時近3個月,浙江在線和“我們愛老兵”網的志愿者們一起努力,9名浙江籍陣亡將士的后人被尋獲,分隔兩地74年的骨肉血親終于可以團聚了。
今天上午的陣亡將士起靈儀式上,劉金國一大早就跑到現場,一身白色的T恤,讓他看上去更黑更瘦了。他拒絕了志愿者的攙扶,彎下腰,親手為前輩們點上一柱清香,當抬起頭來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老人臉上滑下的淚水。
他走到“中央陣亡將士”碑前,用布滿皺紋的、枯瘦的雙手一點點再次清理著墓碑周圍的雜草,就像過去每一天他為他們做的那樣。
這個墓碑的底座,是當年他一個人忙了40多天,從自己的養老存款中拿出1000元修好的。后來,長沙縣文物局仔細考查后,把“中央陣亡將士”墓列為文物保護點,劉金國也成了文物保護員。
“就讓我再為先輩們做點事吧,算是送別他們的一點心意。”劉金國哽咽著說。雖然打心底里為將士們百年之后還能落葉歸根而欣慰,但他也坦言,多少還有些舍不得,“就好像親人要離開了一樣。”
感激的話,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如果沒有你,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見到爸爸”
劉金國這個名字,春華鎮上很少有人不知道的。
37歲的陸金強小的時候就聽說過老人,他說,讀初中高中的時候,還在笑話老人,覺得守著一塊碑,有毛病的,“我是做不到的,別說50年了,要我做5年、5個月都做不到”。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陸金強越來越敬重老人的行為,“大概是大學畢業回來以后,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在做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真的是有一種信念在支持老伯”。
74軍將領張靈甫的兒子張道宇每次來春華山,每次都會流淚,每次都會緊緊摟住劉金國,表示他對老人的感謝。今天上午的儀式上,他說,要不是劉金國,這段歷史可能就沒了,要不是劉金國,大家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里。
裘愛卿,77歲,金華永康人,原國民革命軍74軍51師151團4連下士裘彩貴之女。為了接回父親的遺骸,裘愛卿攜家人不遠千里從杭州趕到長沙。公祭上,老太太好幾次握住劉金國的手,一邊落淚一邊感謝,“如果沒有你,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見到爸爸,這一天我們全家等了幾十年……”。
裘愛卿告訴記者,母親懷著自己的時候,父親就應招入伍參加抗日。在她出生三個月時,父親曾回家探過一次親,臨走前抱了抱她又奔赴前線,而這一去竟成永別!
“今年,劉老先生將我爸爸生前參軍時用過的一個木桶親手送到金華給我,我拿出一床媽媽曾用過的棉被,將木桶小心包好,好像這么做爸爸媽媽又團聚了。”對裘愛卿而言,這是有生之年,上蒼送給自己最美好的禮物。而今天,她要接父親回家了。
抗日將士裘彩貴和他的戰友們回家了,回到他出生成長的故鄉浙江,回到他的親人身邊。終有一天,春華山戰役中的英靈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也許一年后,也許等下半個世紀,但劉金國相信,這一天不會是永遠。
今后劉金國還會守著這塊墓地嗎?劉金國的答案是確定的。
不過,接下去的日子,劉金國不會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了。為了紀念春華山戰役中的抗日將士們,春華鎮鎮政府方面表示,將在戰役原址上修建一座抗戰將士陵園,目前已進入招投標階段,將于9月3日前竣工,同時申請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告誡年輕人須銘記歷史、自強不息。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韬钅钩鐾链罅恐窈喣緺?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