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超級稻畝產1千公斤超袁隆平紀錄
2011年10月27日 14:22
來源:生活新報 作者:袁野
近日,在云南省臨滄市雙江縣的水稻新品種“兩優2161”示范田上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由中國雜交水稻博士、福建省農科院研究員楊聚寶、趙明富團隊和云南省農科院李政芳團隊合作培育的水旱兼用型兩系雜交稻系列良種
近日,在云南省臨滄市雙江縣的水稻新品種“兩優2161”示范田上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由中國雜交水稻博士、福建省農科院研究員楊聚寶、趙明富團隊和云南省農科院李政芳團隊合作培育的水旱兼用型兩系雜交稻系列良種“兩優2161”驗收畝產超1000公斤,這一成績甚至趕超了上個月袁隆平院士創下的超級雜交稻平均畝產達926.6公斤的水平。隨著“兩優2161”的驗收,也標志著我國已成功培育出水旱兼用兩系雜交稻。
“兩優2161”單畝產量不輸“Y兩優2號”
據介紹,云南省農科院驗收專家組近日在臨滄市雙江縣沙河鄉允俸村,對福建、云南共同培育的水旱兼用型兩系雜交稻系列良種“兩優2161”進行實割驗收,3畝示范田平均畝產1008.3公斤,創雙江縣水稻畝產歷史最高紀錄。根據比對,“兩優2161”比同田塊雙江主栽的雜交稻“崗優527”單產880.5公斤增產127.8公斤。
所謂兩系稻是指光溫敏不育系的水稻,其育性轉換與日照長短和溫度高低有密切關系,在長日高溫條件下,雄性不育;在短日平溫條件下,恢復雄性可育,兩系法雜交稻為我國獨創,于1995年研究成功,是作物育種上的重大突破。
而此次驗收的兩系雜交稻“兩優2161”具有耐旱、耐寒、耐粗放田管、廣適應和超高產等特性,去年通過云南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是秈型雜交稻強優組合,已在紅河、文山、臨滄等地大面積推廣。同時,美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水稻研究所育種部主任庫西等中外專家日前考察“蓋茨基金”項目在云南喀斯特巖溶高海拔山區水稻示范基地時,也肯定了“兩優2161”等良種抗旱節水、耐寒的特性,認為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個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平均畝產達926.6公斤,刷新了我國大面積水稻畝產紀錄。而從兩種雜交稻的單畝成績來看,“兩優2161”的單畝產量絕不輸于“Y兩優2號”。
抗旱性好 為糧食增收提供保障
與傳統的雜交稻相比,“兩優2161”在抗旱性方面同樣具有難以匹敵的優勢。云南省農科院的專家在祿豐縣羅川鎮示范區就見證了“兩優2161”抗旱性表現突出的一幕。今年,由于干旱的原因,祿豐縣羅川鎮很多田的水稻從栽插下去到水稻成熟都沒能灌水,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優2161”比當地常栽品種“桂朝2號”表現出非常突出的抗旱優勢。
記錄顯示,“桂朝2號”未到成熟期便已全部枯死,沒有產量,而“兩優2161”成熟期單產依然接近500公斤/畝。可以說,“兩優2161”品種的選育成功,為當地農民在全球氣候變暖、干旱日益加重的天氣條件下提供了優質的耐旱高產水稻品種,也為當地農民糧食增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經過近幾年的調查發現,“兩優2161”在文山、普洱、保山、紅河等地區抗旱性方面都表現很突出,但像今年在祿豐縣羅川鎮見到的“兩優2161”非常突出的抗旱表現還是首次發現。一直以來,我國都屬于嚴重缺水的國家,目前我國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80%,而水稻生產耗水占全國總用水量的56%。因此,我國現有水資源難以支撐傳統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水資源緊缺要求我國加快培育耐旱水稻新品種。“兩優2161”的出現,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鏈接
1008.3公斤近日,云南省農科院在臨滄市雙江縣進行實割驗收的水旱兼用型兩系雜交稻系列良種“兩優2161”,3畝示范田平均畝產1008.3公斤。
926.6公斤上個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平均畝產達926.6公斤,刷新了我國大面積水稻畝產紀錄。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