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衰退,國際市場低迷,外貿出口滑落,傳統優勢不再……盡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像一道“魔咒”,使不少地區發展乏力,但仍然沒能擋住北侖新區開放型經濟高速前行的步伐。
據統計,北侖新區(北侖區、寧波開發區、梅山保稅港區)2011年實現一般預算收入132.44億元,同比增長26.53%,增幅比上年高出4.38個百分點,比“十一五”期間平均增幅高出8.41個百分點??偭吭谌笫懈骺h(市)區中排名第二,列全省第四位,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端。其中,北侖區完成49.31億元,同比增長24.45%;開發區(含保稅港區)完成83.13億元,同比增長27.80%。中央級財政收入完成65.96億元,增幅為21.77%;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66.48億元,增幅為31.64%。
臨港工業仍是增收主力
得天獨厚的深水良港以及依托港口發展起來的臨港大工業,已經成為推動北侖新區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石化、鋼鐵、能源、汽車及配件、造紙、修造船等六大臨港重化工業體系全面形成,成為推動北侖開發建設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柱。2011年臨港產業帶進一步集聚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呈現“群峰爭妍”景觀。“一帶一區一城六基地”九大產業功能區,工業產值在全區占比超過95%,完成投資占全區的80%以上,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2011年,北侖新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899.2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0.1%;實現利潤130億元,為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穩步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6家稅收支柱企業(集團)完成稅費50.38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38.04%,同比增長41%。就稅種而言,企業所得稅的增長,是2011年度財政稅收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2011年企業所得稅35.84億元,同比增長60.40%,對一般預算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48.59%,后兩個數據在五大主體稅種中是最高的。
項目建設催生納稅大戶
項目建設是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撐,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抓一批大項目就是抓大跨步發展。2011年,北侖新區堅持既抓工業項目,又抓基礎項目,既抓大項目,又抓短平快項目。
代表寧波未來產業方向和希望的十大“百億工程”有九個落戶北侖。僅“十一五”期間,全區臨港產業重點項目的投資就累計超過了700億元,投資占比超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比重的60%,前期的項目建設產生的后續效果顯現。2011年1—12月,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0.04億元,同比增長20.3%;76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29億元,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1%,進一步提升了重點項目的拉動力和財稅貢獻力。
項目建設的加速推進,帶來了納稅大戶的集中涌現。2011年度,稅收收入過億企業(集團)共計11家,比去年增加2家。合計完成稅收42.86億元,占26家稅收支柱企業(集團)總稅收的85%,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32%。逸盛、吉利、申洲、臺塑、海天等企業(集團)位居前列。
結構調整提升增收質量
近幾年來,北侖新區大力實施服務業企業“121”工程成效顯著,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格局初步形成。比如,引進并支持各類投資型企業集聚發展,2011年引進71家,是2010年全年(43家)的1.6倍,目前全區已注冊的各類投資公司已近200家。
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帶來了財政收入質量和稅收結構的提升。第三產業增收,是2011年北侖新區財政收入中的一個亮點。2011年第三產業實現稅收40.63億元,行業稅比重為34.22%,同比增長35.56%,高出一般預算收入增幅9.03個百分點。三產中,增幅前三位行業為租賃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科研服務業,增幅分別為127%、33%、32%。
招商引資成就增收新軍
“十一五”以來,北侖新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3.6億美元,2011年北侖新區合同利用外資12.56億美元,同比增長19%,實際利用外資8.41億美元,同比增加27%,實際利用和合同外資總額均列全市第一位。而逐年的招商引資,使財政收入的增長有了持續動力。
而梅山保稅港區的招商引資,是2011年財政收入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梅山保稅港區實現首期封關運作后,一批支撐性重點工程建成投用,梅山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省重點建設的14個產業大平臺之一。2011年,是梅山保稅港區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之年”,新注冊企業766家,注冊資金共計65億元。重點引進、培育、壯大特色產品交易市場,引進產業龍頭企業,初步實現產業集聚。2011年實現一般預算收入6.67億元,同比增長148.88%,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10年5月開始生產經營的浙江某進出口有限公司,2011年共入庫增值稅4635萬元、企業所得稅793萬元;2011年5月份開始經營的寧波某貿易有限公司已入庫增值稅5515萬元,企業所得稅4700萬元。
經濟發展、財政增收的最終目的是造福群眾,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2011年,北侖新區財政支出向民生領域的傾斜力度越來越大,全區一般預算支出完成59.7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04%;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支出達到21.05億元, 同比增長40.16%,這些都是財政實力壯大之后帶動“民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