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6日
春秋時期,寧波人精造“乘舟”和“戈船”(戰(zhàn)艦)飄洋涉海,且擁有水軍。
公元前4世紀,古越國水軍營建的要塞句章港,是我國最古老的港口,是寧波港的前生。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寧波港已有舟師活動。據(jù)史載,漢時舟師(海軍)多自句章啟碇。
吳大帝黃龍二年(230年)正月,東吳將軍衛(wèi)溫、諸葛直從寧波港出發(fā),出訪臺灣等地。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寧波港正式開埠。與揚州、廣州一起列為我國對外開埠的三大港口,并成為全國最大的開埠之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瓷器之路”的重要起點和通道之一。
唐代,寧波港有了專門管理外貿(mào)的機構(gòu)——市舶司(相當于今天的海關(guān))。
唐天寶二年(743年),鑒真和尚東渡扶桑,途中船舶失事曾在寧波港獲救。
公元752年,日本孝謙朝3艘遣唐使船駛抵寧波口岸,從此寧波港有了1200余年對外開放的歷史。
宋代,寧波港與廣州、泉州并列為我國三大主要貿(mào)易港。
南宋時,在寧波建立的市舶司,其關(guān)稅收入占當時南宋王朝財政收入的1/3。
明洪武二年(1369),因沿海一帶常遭倭寇侵擾,朱元璋下令禁止“通蕃下海”,屯兵戍守寧波,寧波港長期處于閉港、半閉港狀態(tài)。
明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大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他把寧波港三江口桃花渡一帶作為主要造船備料的基地。
男網(wǎng)友三八節(jié)欲送女上司兩性用品 被稱“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