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賀友直畫作《新老街風情錄》中的“新頭”。
夕陽西沉,暑氣漸消。
細碎小石子鋪砌的林蔭小道,隔著人行道樹,是一排低矮的店面,赭色的巖石墻體,紅色的木格玻璃店門,亮麗的遮陽傘,原色的藤桌藤椅。黃頭發、藍眼睛的外國人士三三兩兩坐著,或喝著冰鎮啤酒等飲料,或吃著西餐點心,舒緩的音樂和著朦朧的燈光,從店鋪里流淌出來。這里不是上海外灘的某條小巷,也不是某個歐洲小鎮的街道,而是港城北侖岷山路上的異國風情酒吧一條街。
從北侖籍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筆下昔日新老街的風土人情,到如今充滿時尚、現代化氣息的新北侖。28年開發開放,28年滄桑巨變,港城新區越來越展示出多元化的迷人風情。
風情老街珍藏在人們的記憶中
港城精神在開發開放熱土落地生根
登上北侖小山公園山頂,舉目遠眺,眼前所見的是橋吊林立的國際大港,是貿易往來日益頻繁的國際航運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的英姿,是在南側的九峰山與北側的金塘洋面之間“浮”著的一座大城,這---就是80萬新老北侖人創業、工作、生活著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建成這一切,只用了28年的時間,昔日的灘涂阡陌、集鎮村舍天翻地覆。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585平方公里土地上出現如此奇跡?
北侖濱海新城一景。 (記者張躍攝)
港城北侖,曾因歷史上通過海路向海外源源不斷輸出絲綢、瓷器而著名。記者在北侖籍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先生筆下的《新老街風情錄》看到了另一番情景,北侖博物館的王振彪老人給記者做了講解。《新老街風情錄》共10幅,以水墨畫的形式,描繪了70多年前新老街的新頭、涼亭、壩頭、行號、油車、市日、 謝年、唱新聞等風土人情。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響一方經濟,造就一方社會。在這片土地上,曾經走來王安石,率民眾筑海塘、鑿穿山,興修水利,惠及黎民;走來戚繼光,為抗擊倭寇屯兵演武,身先士卒,用熱血譜寫英雄壯歌……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淀,熏陶了著名小說家、翻譯家魯彥,著名油畫家、視覺藝術家陳逸飛等國內頂級文化大家,也培育了像顧國華、張敏鈺這樣“寧波幫”的商界精英。
風情老街已珍藏在前輩人的記憶中,而開發開放條件下孕育的一種港城精神卻在這片熱土上落地生根,那就是不甘人后的開拓精神、海納百川的開放意識、精明務實的實踐理念。這種精神,是港城人民創造奇跡的力量源泉,也是港城風情的內核所在。
依托東方大港和臨港產業
建設現代之城、開放之城、人文之城
北侖港被譽為中國港口的“皇冠”,是中國大陸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2011年,以北侖港為主體的寧波港,貨物吞吐量4.33億噸, 集裝箱吞吐量1451萬標準箱,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為中國大陸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六位。而今年1至6月份,寧波港貨物吞吐量完成2.2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780萬標準箱,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港口興則經濟興,港口興則城市興。北侖依托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平臺優勢,因勢利導,將能源、鋼鐵、化工、造紙、汽車等臨港工業作為支柱產業。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80萬新老北侖人自強不息、勇立潮頭,把北侖建設成為了國內開放型經濟實力最強、對外開放度最高、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區域之一。
大手筆的城市化建設,使北侖時尚、現代的氣息愈加濃郁。(記者張躍攝)
國際大港后方必然崛起港口城市,工業化也必將促進城市化。一條條道路拓寬變美,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處處社區溫馨動人,一條條綠化帶芳草如茵、姹紫嫣紅,北侖宛如鑲嵌在東海之濱的一顆明珠,展現出現代化港城新區的磅礴氣象。
![]() |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