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北侖港口物流業發達,臨港大工業集聚,但居住在北侖越來越成為讓人愜意的事,幾年前,由于擔心污染而搬到寧波市區居住的一些市民現在又陸續搬回到了北侖,因為通過大手筆的“生態北侖”建設,這里同樣擁有藍天、綠水和青山,人們一樣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
在北侖,假日里可以和家人或朋友一道爬爬山、走走森林游步道、吃吃地道的農家土菜,在游山玩水中,享受生活的樂趣。宜居,又宜業,讓北侖這座“生態工業城”更加絢麗多姿。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碧水和藍天
港口是北侖最大的資源,開發開放是北侖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港口的深度開發,帶來了臨港大工業的集聚。從上世紀80年代北侖發電廠打下第一根樁基時起,北侖的發展日新月異。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北侖在向世人亮出港口這張靚麗名片的同時,也發展成為全省國家級開發區最多、項目規模最大、企業最為密集、產業配套較為完善的臨港大工業基地和華東地區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依托港口優勢,北侖區域已成為浙江省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出口加工基地,浙江省、 寧波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北侖臨港大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給環境承載能力和資源支撐能力帶來了巨大挑戰。“大生產、大消耗、大廢棄”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在北侖亮起了“紅燈”。隨著經濟的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北侖區域土地、水、能源、原材料等要素資源約束所引起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同時,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必然導致資源消耗量大,廢棄物排放量多,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任務日趨繁重。
圖為北侖巖東污水處理廠處理設施全景。
面對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不可失衡的天平兩端,北侖大力發展臨港大工業,還能保持山青水秀、空氣潔凈嗎?能否規避其他港口工業區域發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北侖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近年來,“生態北侖”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經過環境整治,北侖區域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累計削減量,節能項目數、投資額度和節能量,日污水處理和再生水生產能力、污水管網總長等均居全市首位
“北侖在發展中,既要金山銀山,也要藍天、碧水和青山,盡快完成由臨港產業集聚區向生態區的戰略轉型,實現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幸福的‘三生共贏’,打造宜居宜業的北侖‘生態工業城’,這已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北侖區環保局局長梁國林說。
在北侖這個工業發達,產業結構特色明顯,區域經濟實力較強的區域,打造“生態北侖”,揭開了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的新一輪發展序幕。
走綠色發展之路,實現工業與生態文明“并蒂花開”
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北侖以壯土斷臂的勇氣和力度,對傳統臨港工業的發展模式說“不”!同時,像抓經濟建設一樣重視生態建設,像落實經濟發展指標一樣落實環境保護任務,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曇花一現的繁榮。北侖區決策者的堅定決心很快轉化為全區上下的共同行動,北侖開始走上一條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之路。從上世紀末開始,北侖的治污力度逐年增強。從去年起,北侖新區又先后啟動“5個30億元”生態改造提升工程,加快了由臨港產業集聚區向生態區的戰略轉型。從今年起,創建“國家級生態區”的工作也已正式啟動。
北侖電廠5臺發電機組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脫硫率達到95%左右。圖為北侖電廠脫硫設施。
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是北侖環境整治的“重頭戲”。經過多年的工業廢氣和空氣污染整治,盡管“十一五”期間,區域經濟總量增長134%,集裝箱吞吐量增長150%,用煤量增長50%,北侖區域空氣優良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去年為91.2%,高于寧波中心城區3個百分點。過去五年,北侖新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不含寧鋼)累計下降2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累計削減量均居全市首位,提前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在全省率先通過“811”環境整治驗收。
![]() |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