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鐘的黑暗能節約多少能源?是環保還是形式主義?”與此同時,不少網友對這一活動提出了質疑。[詳細]
就在上周六,來到中國已有5個年頭的“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卻在我國南京遭遇了難堪..[詳細]
“地球一小時”全球接力活動來到南京。根據南京電力公司的統計數據,當晚8點30分,網供負荷最高為485萬千瓦時,活動開始后的8點40分,負荷竟然達490萬千瓦時。這也是南京參與這項全球環保行動5年來,第一次出現這樣難堪的局面。[詳細]
指望“地球一小時”拯救用電量,是將活動本身的價值初衷庸俗化了...[詳細]
南京今年雖然有300多幢集中控制的高樓如期關燈,但居民主動參與滅燈的情況遠不如往年..[詳細]
“地球一小時”固然是一種美好的倡議,但節約能源、綠色環保不能只靠人們的思想覺悟...[詳細]
你關或者不關燈,電廠都在發電,關燈白白消耗電力!電力公司回應質疑...[詳細]
23日晚8點半至9點半,從悉尼歌劇院到勃蘭登堡門,從東京塔到紐約帝國大廈,全球上百個國家的數千座城市自愿熄燈,參與地球一小時
雅加達的洪水、澳大利亞的叢林大火、美國的颶風、中國的霧霾……伴隨經濟發展,世界各國為環境問題所困擾。人們已經深切的體會到,環境在急劇惡化,保護環境已經刻不容緩。但是,僅僅熱衷于參與“地球一小時”已經遠遠不夠,更應該下功夫,也最難的一關,是在每日的點點滴滴。[詳細]
我們身邊的“地球一小時”有著不少的權力烙印。往年,政府部門很重視,通知發了不少,招呼打了不少,而且也發動了各種宣傳。但在今年,權力部門本身似乎沒有往年熱情。如果說往年“地球一小時”熱的話,也是政府部門催熱的...[詳細]
“地球一小時”這些年還是停留在面子工程上,并沒有真正地打動民心。參與者往往是一些職能部門,停留于景觀燈的“熄燈一小時”,是從上而下的一場“面子一小時”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沒有公眾參與,任何環保的美景都是海市蜃樓...[詳細]
加強環境保護,全球在行動。從最初的一個城市參與熄燈,到7000多個城市共同加入;從無度地揮霍自然,到對解決環境問題之緊迫性有了非常清醒的認識,并且主動加強措施保護環境,人們正在實現“綠色夢”的道路上奮力前行...[詳細]
鳳凰網 專題中心 出品,歡迎收藏
編輯:王瑾蕓 魯冠芬 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