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云龍有群婦女不簡單
2015年05月26日 15:59
來源:鄞州日報
她們或多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或十年如一日照顧鄰居,或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她們的故事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贊揚。她們是云龍鎮一群普通的女性,卻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什么是“正能量”。在日前結束的第二屆“
她們或多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或十年如一日照顧鄰居,或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她們的故事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贊揚。她們是云龍鎮一群普通的女性,卻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什么是“正能量”。在日前結束的第二屆“云龍正能量”評選中,我們看到了這樣6位女性朋友。
我在,家就在
她倆都是普通的農村婦女,卻有著同樣不幸的遭遇:當丈夫癱瘓時,她們十幾年如一日,用柔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家庭。
她叫徐亞芬。
“你吃吧!”她從盤子里夾了一只蝦,剝去殼后放入丈夫碗里。“唔、唔……”基本喪失語言功能的他,簡單發出這樣的聲音,咧開嘴笑了。
徐亞芬今年50歲。2000年10月28日的一場車禍,導致丈夫左腦嚴重受損,不會講話,右手、右腳都不能動。9歲的孩子要照顧,72歲的婆婆身體不好,徐亞芬只好辭職,在家中悉心照顧3個人。 那時,丈夫的生活不能自理,端屎擦尿,全靠徐亞芬一人。
醫生曾斷言,丈夫可能一輩子都站不起來了。但在徐亞芬的悉心照顧下,兩年后,丈夫站了起來,還能用左手做些簡單的事。
她是王珊玲,已經70歲。
丈夫因腦溢血兩次開顱,至今癱瘓在床。14年的漫長歲月,作為妻子的她,任勞任怨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只要他好好的,孩子好好的,我就開心。”王珊玲說。
丈夫長期癱瘓造成肌肉僵硬和萎縮,王珊玲每天為他擦身、按摩、喂藥、喂飯。每次大小便之后都及時沖洗,每隔2小時為他翻一次身。
有我在,請放心
她們或在崗位上認真工作,或在家庭中細心照料,讓群眾放心,讓家人安心。
她叫陳肖萍,鎮衛生院護士長。
面對焦急的病患家屬,陳肖萍常常保持微笑,一番輕言細語,就讓原本焦躁的家屬安心了。
態度好,還有精湛的技術。陳肖萍不論面對成人,還是哭鬧的小孩,都能達到95%以上的“一針見血”率。
擔任護士長后,陳肖萍提議在全院開展6S管理活動,又大膽提出先在注射室打造一個樣板間。她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多次赴鄞州人民醫院參觀學習,一步步把樣板科室張羅起來,為醫院營造了一個整潔、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
她是徐信菊,今年52歲,頓岙村人。
因為她四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癱瘓的老母親,讓在外工作的兄弟姐妹們放了心,幾戶家庭安了心。
戴阿青老太太今年86歲,四年前丈夫因疾病突然離世,由于傷心過度,一病不起。母親癱瘓后,徐信菊辭了工作,一心照料老人。
為方便看護,徐信菊從樓上搬到樓下,在母親床邊搭起一張臨時床。第一年,母親的一日三餐和吃藥,是她拿勺子一口口哄喂下去的,每日還要替她擦身翻身五六次。有時多喂一點就會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換洗好幾次貼身衣褲和被褥。在她的照料下,老人如今已能坐著輪椅吃飯。
好鄰居,金不換
“遠親不如近鄰”,這話在她倆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她叫孫惠珍,是王亞佩的鄰居。
“不知道上輩子做了多少善事,這輩子才能遇上這么好的鄰居。”石橋村的王亞佩說。
孫惠珍是個地道的農村家庭婦女,多年來,她一直無私地照顧著身患重病的鄰居。
2004年,王亞佩身患重病,不能干重活,孫惠珍送飯送菜,還幫忙打掃衛生。2012年王亞佩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這時,孫惠珍又主動承擔起繁重的照顧工作,每天按時幫王亞佩燒飯、洗衣、擦身、喂藥。在孫惠珍的照顧下,王亞佩人變得開朗起來,病情也有所好轉。
她自發建立了“愛心義剪”服務點,免費為有困難的村民理發。
“有這樣的鄰居,是我們的福氣!”說起蔣珠飛,頓岙村人總不忘夸上幾句。
頓岙村有兩家理發店,分別在東面村頭和西面村尾,對于住在村中間段的村民來說很不方便,特別是行動不便的困難老人。
60歲的蔣珠飛,在家門口的大樟樹下主動為有需要的人理發,建立了頓岙村“愛心義剪”服務點,成為最受群眾歡迎的理發場所。至今已有3年多。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