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有支“紅色力量”志愿團 13年獻血6.45噸
2015年05月26日 09:01
來源:浙江在線
■鄭世明在寧波獻血 浙江新聞客戶端-錢江晚報記者李竹青通訊員林柱洲 上午9點多鐘,初夏的陽光從窗子透進來,照在鄭世明辦公室貼滿獎狀的墻上。 鄭世明坐在辦公桌前,雙手向后整理了一把頭發,長長地吁了口氣
■鄭世明在寧波獻血
浙江新聞客戶端-錢江晚報記者李竹青通訊員林柱洲
上午9點多鐘,初夏的陽光從窗子透進來,照在鄭世明辦公室貼滿獎狀的墻上。
鄭世明坐在辦公桌前,雙手向后整理了一把頭發,長長地吁了口氣。三輛大巴車、所有人的保險、食宿行程……一應安排都已敲定,一切準備就緒。
6月7日,他將帶著“紅色力量”志愿獻血團隊的148位成員,前往上海無償獻血。
這是“紅色力量”團隊今年第三次奔赴上海,而這樣的甬滬跨城捐獻,一年至少四次,他們已經堅持了10年,九成以上的隊員都在捐獻直接救人命的血小板。
盡管所有流程已熟爛于心,但每次出發,鄭世明依舊謹慎對待。他說,隊員做的是救人命的事,他要照顧好他們。
其實,救人命的事情,57歲的鄭世明同樣在做。1997年以來,他共獻血約14萬毫升,相當于30個成年人血量總和;他組建的“紅色力量”團隊,從2002年至去年年底,獻血總量達到6.45噸。
昨天,記者在鄞州區古林鎮,找到了這個經營著一家實木地板廠的老板鄭世明,聽他講述他和“紅色力量”的故事。
輸血及時,奶奶的病好了
心懷感激的他從此開始獻血
鄭世明說,他第一次被這能救人命的紅色液體觸動,是大約30年前的事。
他從小和奶奶長大的,成家后,奶奶跟著他生活,那些歲月里,奶奶在他的世界里,像擎天柱。
大約30年前,奶奶70多歲,身體很好,突然有一天,她皮膚出現了一塊塊的淤血印子,遍布全身。
鄭世明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血小板減少,老人年紀大了,有一定的危險,要立即住院治療。
他覺得天都要塌了,怕失去最親愛的人。但奶奶住院后,病情很快好轉了,醫生說,第一是因為奶奶身體素質好,第二是因為及時輸了兩次血。
奶奶康復出院了,鄭世明卻一直想著醫生的話:“不知道奶奶輸的血是誰的,真心感謝他。”
1997年,村里組織無償獻血活動,當時不少村民對獻血不了解,但一聽到這兩個字,鄭世明心跳加速,他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從那以后,村里每年的獻血活動,鄭世明都早早就報名,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圖啥,但他心里清楚,這些紅色液體,是去救人命的。
1999年,因血站需要,他還首次捐獻了血小板。
從3個人開始的志愿者團隊
如今已經發展到518人
2002年,鄭世明因個人獻血超過1萬毫升,去杭州參見全省的表彰會。那次,有15個人參加表彰,其中有10人都是寧波的。
他和大家溝通后得知,寧波血庫常常告急。鄭世明和同行的鄭賢德、楊永元商量,回寧波后可以發動更多人參與,壯大獻血隊伍。三人一拍即合,回來就開始行動了。
他們自制宣傳板,上街分發宣傳獻血的小冊子,不但在市區發,還到奉化、寧海等縣市區,不僅發給行人,還到路邊的店里發。
大多數人對他們投來的是質疑的眼光,有的還躲著走,即便有人接過冊子,大多數也是瞥一眼就扔了,三人也不說什么,撿起來,再發……
就這樣,2004年,他們招募到20多個同伴,大家一邊宣傳,一邊參與無償獻血。
正義與善良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人。鄭世明的愛人身材瘦小,體重不足90斤,他從沒勸她獻血,但就在他堅持獻血的第4年,她跟他來到村口的獻血車前,捋起了袖子。
兒子在杭州讀大學,大一那年,他去杭州,兒子告訴他:“我長大了,可以和你一樣做好事了”,隨后帶著兩個同學,和他一起進了獻血車。
2007年,獻血志愿隊有了100多位隊員,大家給自己這個團隊起了個名字:紅色力量。
如今,“紅色力量”隊員共有518人,成立了鄞州、奉化、慈溪等8個支隊。
想幫幫全國需要用血的人
為此,他們去上海獻血10年
■“紅色力量”隊員在上海獻血小板
鄭世明經營的地板廠,常要到上海進些配料。2006年,他又到上海進貨,抽空去了血液中心。
工作人員說,全國各地的患者都來上海求醫,用血量大,所以血庫常常告急,特別是血小板。
鄭世明聽完,獻了血小板,趕回了寧波召集隊員們開會:要是能幫助全國患者,這可是好事,而且不少寧波人也去上海治病啊,我們能否每年抽些人到上海獻血?
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贊成,從那后,每年元旦、五一、十一、6月14日世界獻血者日前后,他們都會開著車去上海獻血,后來隊員越來越多,大家自掏腰包湊錢租大巴車。
“紅色力量”的隊員們穿梭在上海與寧波之間獻血,至今已經持續了10年,因為臨床需要,他們之中,九成隊員都在捐獻血小板。
血小板的捐獻比較慢,至少需要一個小時,所有隊員卻總是笑呵呵的,這讓上海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很感動。
這支志愿者團隊,至今,仍是上海唯一一支外地民間志愿團隊。每次大家去,大院里就會掛起“滬甬兩地情,血脈一家親”的橫幅,上海方面先后三次來寧波送錦旗和牌匾。
除了寧波和上海,杭州、溫州等,都有隊員們獻血的足跡。
“‘紅色力量’,不僅是指紅色血液能給與病魔斗爭的人們送去生存的力量,也給我們所有人繼續堅持做好人的力量。”鄭世明說這話時,眼神里有點傷感,他57歲了,按照規定,再有三四年,就不能獻血了,這已經堅持了18年的“第二職業”總要終止。
“那時候,我就安心地做好后勤服務,照顧好這些善良的隊員們。”他說。
【延伸閱讀】
聽到鄭世明18年獻血約14萬毫升,或許會有讀者吃驚,平均每年獻血7000多毫升,這不符合國家規定啊!其實,鄭世明很多時候是在捐獻血小板。
平時大家所說的獻血,多指全血,即血液的全部成分,一般分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抽出。捐獻血小板是成分血,提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把其余成分回輸給人體,捐獻一個治療單位的血小板,相當于捐獻全血800毫升。有時捐獻者會選擇“雙采”,即捐獻雙份血小板,相當于捐獻全血1600毫升。
一般來說,捐獻全血后,必須間隔六個月才能進行下一次捐獻,但兩次捐獻血小板的間隔就短了很多,僅為28天,因為人體的血小板在48小時左右就可以恢復到正常水平,因此,血小板可以每月捐獻一次。
并不是所有可以捐獻全血的人都能捐獻血小板,它對血液質量要求更高,血液粘稠度、血脂含量、紅細胞含量都必須符合要求,而且單位血小板含量要在150以上,體重方面也更嚴格,捐獻全血要求體重45公斤以上,捐血小板則要達到50公斤。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