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自治的江南春曉樣本
2015年05月20日 14:38
來源:鄞州日報
一個擁有1500戶住戶的小區,因為繳費低,物業公司兩度退出,小區面臨無人管理的局面,這是潘火街道江南春曉小區曾面臨的窘境。2011年,該小區率先嘗試居民參與物業自治,由業委會成立物業公司,聘請專業物業
一個擁有1500戶住戶的小區,因為繳費低,物業公司兩度退出,小區面臨無人管理的局面,這是潘火街道江南春曉小區曾面臨的窘境。2011年,該小區率先嘗試居民參與物業自治,由業委會成立物業公司,聘請專業物業經理人管理。3年來,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明顯改善,走出了一條特色管理之路。
兩家物業公司相繼退出
“這里曾經沒有一家物業公司愿意接手。”提起江南春曉之前的窘境,75歲的張敏嘆氣道,他曾擔任小區業委會副主任,對過去小區物業管理面臨的問題感觸很深。
2002年,江南春曉交付,小區共有住戶1500戶,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交付之初,小區由建設單位留下的華能物業公司管理,但3年后,華能物業退出,美屋物業接手,不到5年,這家公司也退出了。
物業公司為何頻頻退出?“他們嫌物業費太低,賺不到錢。”張敏向記者道出了實情。當時,江南春曉的物業費比較低,最低的低層樓房每平方米0.3元,即便這么低,繳費率也只有70%左右。
張敏說,由于物業繳費率低,物業公司服務質量打了折扣,居民反映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大家意見頗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物業公司最終難以為繼。
兩家物業公司退出后,再也沒有物業公司敢接手。“第三次我們向10多家物業公司招投標,但沒有一家來投標。”張敏說。
現實倒逼居民參與物業自治
小區不能沒有物業管理,怎么辦?擺在眼前的難題倒逼小區業委會作出一個大膽創舉:嘗試居民參與物業自治,即由業委會成立物業公司,再聘人來管理。
“自己搞,怎么搞,不是口里說說就算了的。”嘗試居民參與物業自治,當時在全區也是首次,對當初的決定,老張坦言,他和業委會成員感覺壓力很大。
當時業委會面臨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物業公司成立的法人資格問題,另一個是賬目交接問題。
“業委會不具備法人資格,注冊不了公司。”張敏說,為解決這個問題,業委會經常深夜開會,最終經過多次協商,決定委托7名股東以個人名義成立雅苑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股東為名義股東,不參與公司管理,具體管理事項由業主代表大會和業委會行使。
為了打消居民對公司資金使用上的顧慮,業委會申請在社區居委會名下成立一個專門的資金管理賬戶,提取使用資金必須經業委會、居委會雙方審核、把關和監督。
2011年5月,江南春曉小區居民自治物業“揭開面紗”。
居民自治提升物業管理水平
這兩天,江南春曉居民發現,小區裝上了新的監控攝像頭。為了提高小區的安全度,江南春曉物業投入40多萬元,統一更新了小區監控。
物業自治給小區帶來的改變,居民感觸最深。
“哪里路要補了,哪里路燈壞了,哪里綠化帶毀了,哪戶電子門要更換了,告訴小區物業一聲,都會得到及時維護。”提起現在的物業管理,小區居民李老伯十分滿意地說,他所在的樓道門不久前壞了,物業第二天就來更換了。
“過去,物業公司要賺錢,在投入上精打細算;現在,物業公司是居民的,更舍得為大家花錢了。”張敏說。
目前,這個小區一年的物業費滿打滿算也就100萬元左右,但每年的物業支出150多萬元,多出的部分怎么辦?“只能自己想辦法,多去爭取政策補助了。”張敏說。
除了舍得投入,為了讓居民們能說得上話,小區還成立了“啄木鳥”督導組,成員由社區居民代表組成,他們經常在小區巡邏、查找問題,并通過書面向物業公司反饋。
“我們業委會成員都是義務的,即便是在半夜,居民有事也是隨叫隨到。”張敏說。
老張告訴記者,現在業主既是東家,又是服務的對象,一方面,居民們支持物業公司的發展,另一方面,物業公司又對全體業主負責,關系理順了,管理就容易多了。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