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10月21日電 (張雪盈)“十四五”期間,岳陽加快建設高質量省域副中心城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3997.16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127.66億元,長江岳陽段水質優良率達100%,獲批中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在長沙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上述信息。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岳陽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4000億元和5000億元臺階,年均增長5.8%;該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由2020年的7.9萬元提升到2024年的10.3萬元,年均增長6.2%。
“十四五”以來,岳陽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992家,研發投入、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增長了69.6%、112.8%和447.2%,系統推進產業創新。
在傳統領域,岳陽推動現代石化、綠色食品等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建成湖南首個現代石化中試基地;在新興方向,岳陽依托中創空天、新紫光、匯川科技、湖南科倫等企業,加快布局建設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計算等專業園區,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
岳陽地處長江與京廣線交匯的“黃金十字架”。近年來,岳陽依托“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深化與中遠海運、上港集團等戰略合作,通過完善以城陵磯港為母港內河港口體系,實現了貨物進出港量穩居長江中上游第三,進出口額長期居湖南省第二。
生態保護取得新成效。岳陽扎實推進“守護藍天”五個標志性戰役,確保岳陽氣質更佳,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綜合治理,著力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確保岳陽水質更優,一江一湖清水永續東流。
岳陽還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積極推進碳達峰園區、零碳園區等試點示范建設;支持汨羅建設國家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打造中部地區“循環經濟+再制造”產業高地;重點發展再生資源利用產業,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進秸稈、蘆葦等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著力打造中國循環經濟發展標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