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u003cstrong>無影燈下,首例手術的攻堅時刻\u003c/strong>\u003c/p>\u003cp>手術室里,氣氛凝重而有序。在勞錦錦醫師的主導與“手把手”指導下,醫療團隊展開了精密協作:\u003c/p>\u003cp>1. 精準定位:借助C型臂X光機透視,鎖定微創入口點,毫厘之差關乎成敗。\u003c/p>\u003cp>2. 巧妙復位:通過牽引床與專業手法,將粉碎的骨折塊間接復位,考驗著醫者的經驗與手感。\u003c/p>\u003cp>3. 髓內“架橋”:主釘順利植入股骨髓腔,如同在骨骼內部架起堅固的“大梁”。\u003c/p>\u003cp>4. 鎖定核心:雙釘系統精準打入股骨頭頸部,屏幕上出現完美的“交叉鎖死”結構,粉碎骨折區域被牢牢固定。\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42/68D633749662D6DC7888F11DAE2C641356788153_size95_w810_h1288.jpg\" alt=\"跨越2600公里的“髓”心接力!布拖首例高難度手術,讓年輕頂梁柱重獲新生\" />\u003c/p>\u003cp>當確認固定成功的那一刻,手術室里所有人都松了口氣。整臺手術出血量極少,用時比預期更短,圓滿成功。而這場手術更是一堂鮮活的教學課——勞醫師全程講解步驟要領與風險要點,將技術與理念同步傳遞。\u003c/p>\u003cp>\u003cstrong>授人以漁,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u003c/strong>\u003c/p>\u003cp>“醫療幫扶的核心不是‘我來做’,而是‘我教會你做’。”勞錦錦醫師的話,道出了東西部協作的真諦。\u003c/p>\u003cp>術后恢復遠超預期:第二天患者便能在協助下坐起,一周后已能扶著助行器下地站立。看著髖部小小的切口和逐漸恢復的活動能力,患者與家屬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u003c/p>\u003cp>“這是我院骨科發展的里程碑!”我院院長感慨道,“它讓布拖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東部先進醫療技術,更留下了寶貴的診療理念。”\u003c/p>\u003cp>骨科主任潘雄也深有感觸:“我們學到的不僅是手術技巧,更是面對復雜病情的臨床思維與挑戰信心。現在,我們有底氣獨立開展這項技術了!”\u003c/p>\u003cp>\u003cstrong>從“首例”到“常態”,守護高原健康\u003c/strong>\u003c/p>\u003cp>一例手術,改寫一個患者的人生;一項突破,開啟一個科室的新篇;一次幫扶,連接起跨越山海的情誼。\u003c/p>\u003cp>這場跨越2600公里的“髓”心接力,正是“東西部協作”的生動實踐。它見證著優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的足跡,更守護著高原百姓的健康希望。布拖縣人民醫院骨科正以此為起點,在守護一方安康的道路上,留下愈發堅實的印記。\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42/6F240CF7F818A069FB45CE1FDCC4990DD853F8C6_size199_w1865_h2811.jpg\" alt=\"跨越2600公里的“髓”心接力!布拖首例高難度手術,讓年輕頂梁柱重獲新生\" />\u003c/p>\u003cp> 勞錦錦\u003c/p>\u003cp>從事骨科工作十余年,畢業于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大學在職研究生,曾于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進修學習,擅長四肢復雜骨折脫位的手術及保守治療,脊柱微創治療,髖關節置換等。\u003c/p>\u003cp>來源:布拖縣人民醫院公眾號\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謝思潔","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社會","cateid":"548308","catename":"鳳凰網寧波","logo":"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01010/11/wemedia/5a68ca01a436772927546cfba868774629fcaea8_size286_w1600_h1600.jpg","description":"鳳凰網寧波頻道,每天向您傳播寧波最新最快新聞資訊。","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548308","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548308","eAccountId":548308,"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80237075","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newsTime":"2025-10-17 17:01:27","lastArticleAddress":"來自北京"}},"keywords":"患者,骨科,醫療,醫師,高原,股骨,勞錦,髖部,并發癥,首例","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在多數人認知里,股骨粗隆間骨折是高齡老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可當這種骨折以更復雜的“粉碎性”模樣降臨在年輕人身上,碾碎的不僅是骨骼,更是一個家庭的支柱與未來的希望。近日,布拖縣人民醫院骨科的一臺手術,不僅重塑了一位患者的人生,更填補了當地醫療技術的空白——這背后,是一場從東海之濱到川西高原的醫者仁心接力。 意外突襲,高原上的家庭困境 “醫生,我還能站起來嗎?家里不能沒有我干活啊……”骨科診室里,年輕患者的聲音帶著顫抖與無助。不久前,他因意外受傷導致左髖部劇烈疼痛、無法活動,被緊急送往我院。X光片清晰顯示:左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骨折端錯位明顯。 這個消息像一塊巨石壓在骨科主任潘雄的心上。作為家庭的頂梁柱,患者的康復直接關系著全家的生計。可傳統治療方案都有明顯局限:保守治療需長期臥床,并發癥叢生,對年輕患者而言等同于喪失生活質量;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創傷大、出血多,對粉碎性骨折的固定效果也不盡理想。就在一籌莫展之際,潘雄想到了正在醫院開展“東西部協作”醫療幫扶的慈溪專家——勞錦錦副主任醫師。 千里馳援,“Intertan”帶來生機 來自慈溪市中醫院骨科的勞錦錦副主任醫師,在髖部骨折微創治療領域有著豐富經驗。他仔細研判患者病情后,提出了一個在沿海地區成熟、但高原山區尚未開展的手術方案:閉合復位Intertan髓內釘內固定術(是一種用于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內固定裝置,其設計結合了生物力學優勢與穩定性,尤其適用于不穩定型骨折)。 “對年輕患者,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愈合,更是讓他重歸勞動與生活。”勞醫師解釋道,這項技術有兩大核心優勢: ? 微創保護:采用“閉合復位”方式,僅在皮膚開幾個小切口,不暴露骨折端,如同“打地道戰”般保護骨折處血供,為愈合創造黃金條件。 ? 堅強固定:獨特的雙釘系統能形成“交叉鎖死”結構,為粉碎骨折提供穩固支撐,允許患者早期下地,規避長期臥床的致命并發癥。 方案讓骨科團隊既振奮又緊張:振奮的是患者有了最佳選擇,緊張的是這是醫院首例,從器械熟悉到手術配合都是全新挑戰。 無影燈下,首例手術的攻堅時刻 手術室里,氣氛凝重而有序。在勞錦錦醫師的主導與“手把手”指導下,醫療團隊展開了精密協作: 1. 精準定位:借助C型臂X光機透視,鎖定微創入口點,毫厘之差關乎成敗。 2. 巧妙復位:通過牽引床與專業手法,將粉碎的骨折塊間接復位,考驗著醫者的經驗與手感。 3. 髓內“架橋”:主釘順利植入股骨髓腔,如同在骨骼內部架起堅固的“大梁”。 4. 鎖定核心:雙釘系統精準打入股骨頭頸部,屏幕上出現完美的“交叉鎖死”結構,粉碎骨折區域被牢牢固定。 當確認固定成功的那一刻,手術室里所有人都松了口氣。整臺手術出血量極少,用時比預期更短,圓滿成功。而這場手術更是一堂鮮活的教學課——勞醫師全程講解步驟要領與風險要點,將技術與理念同步傳遞。 授人以漁,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醫療幫扶的核心不是‘我來做’,而是‘我教會你做’。”勞錦錦醫師的話,道出了東西部協作的真諦。 術后恢復遠超預期:第二天患者便能在協助下坐起,一周后已能扶著助行器下地站立。看著髖部小小的切口和逐漸恢復的活動能力,患者與家屬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是我院骨科發展的里程碑!”我院院長感慨道,“它讓布拖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東部先進醫療技術,更留下了寶貴的診療理念。” 骨科主任潘雄也深有感觸:“我們學到的不僅是手術技巧,更是面對復雜病情的臨床思維與挑戰信心。現在,我們有底氣獨立開展這項技術了!” 從“首例”到“常態”,守護高原健康 一例手術,改寫一個患者的人生;一項突破,開啟一個科室的新篇;一次幫扶,連接起跨越山海的情誼。 這場跨越2600公里的“髓”心接力,正是“東西部協作”的生動實踐。它見證著優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的足跡,更守護著高原百姓的健康希望。布拖縣人民醫院骨科正以此為起點,在守護一方安康的道路上,留下愈發堅實的印記。 勞錦錦 從事骨科工作十余年,畢業于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大學在職研究生,曾于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進修學習,擅長四肢復雜骨折脫位的手術及保守治療,脊柱微創治療,髖關節置換等。 來源:布拖縣人民醫院公眾號
跨越2600公里的“髓”心接力!布拖首例高難度手術,讓年輕頂梁柱重獲新生


獨家搶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