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系統預警:異常信號觸發風險攔截
2025年3月,廣發銀行寧波分行的反詐監測系統依托反詐數據大模型精準捕捉到一則高危風險信號:75歲客戶陳某的手機終端異常安裝了名為“銀監通”的屏幕共享類APP,且其賬戶存在資金異動前兆——此前已贖回36萬元基金,資金流向不明。憑借多年反詐經驗與系統智能分析,工作人員迅速判斷該客戶可能遭遇電信詐騙,隨即啟動風險應急管控機制,對陳某賬戶實施臨時保護,并第一時間致電客戶提示風險。
在電話溝通中,陳某聲稱贖回基金是為“兒子購房”,但當工作人員追問手機操作細節及資金劃轉計劃時,其言辭含糊不清、回應避重就輕,進一步加劇了銀行的警惕性。基于此,銀行立即啟動雙軌應對:一方面耐心勸說客戶前往就近網點辦理業務,爭取當面核實情況;另一方面迅速將風險線索同步至屬地派出所,并在內部各網點發布風險預警通告,織密防控網絡。
二、案情還原:冒充公檢法的詐騙陷阱
4月9日,陳某前往銀行網點申請修改密碼時,終于向工作人員坦陳自己遭遇詐騙的全過程。據其回憶,不久前她接到自稱“北京朝陽公安局”的來電,對方聲稱其涉嫌一起特大金融行業內部詐騙案,要求她通過 QQ 接收非法鏈接、下載“銀監通”APP 開啟屏幕共享,以“配合調查排除嫌疑” 之名遠程監控其手機操作。
為增強迷惑性,詐騙分子還提出全程視頻連線,在陳某登錄手機銀行輸入密碼時,刻意假裝回避并要求其遮擋密碼,營造“保護賬戶安全”的假象,逐步瓦解其戒備心。更以“案件保密”為由威逼利誘,致使陳某在銀行首次致電時未能如實說明情況。所幸銀行干預及時,最終僅陳某在他行的少量活期資金被轉出,其在廣發銀行賬戶中的56萬元資金成功保全,未造成更大財產損失。
三、警銀啟示:科技護航與安全提示
此次詐騙的成功攔截,是金融科技賦能風險防控的生動實踐。廣發銀行通過監測多維異常行為,實現風險的早發現、早干預;而總分支三級聯動與銀警協作機制的高效運轉,則為事中攔截提供了關鍵支撐,彰顯了金融機構與公安部門聯動反詐的強大合力。
結合此次案例,廣發銀行寧波分行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尤其是老年群體:其一,警惕任何自稱“公檢法”要求配合資金審查、下載屏幕共享類APP的陌生來電,此類情形均為詐騙;其二,辦理大額轉賬、賬戶密碼修改等涉資金安全的操作,務必前往銀行柜臺或通過官方渠道核實確認;其三,牢記銀行不會以任何形式索要密碼、驗證碼,切勿向他人泄露核心信息;其四,如遇可疑情況,可第一時間聯系銀行客服或向網點工作人員求助,也可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
廣發銀行寧波分行將持續優化反詐監測機制,迭代升級風險防控技術,以更嚴密的舉措筑牢金融交易安全防線,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為維護金融秩序穩定貢獻廣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