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94595E684FED89C145D8AAF2E174064F8E8C9AEB_size190_w1252_h801.jpg\" alt=\"寧波市東西部協作新一輪“組團式”教育幫扶團隊合影\"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寧波市東西部協作新一輪“組團式”教育幫扶團隊合影\u003c/p>\u003cp>會上,寧波市東西部協作第二批“組團式”教育幫扶團隊的50位優秀校長與教師,鄭重接過首批幫扶團隊的“接力棒”,跨越山海奔赴涼山,開啟為期一年半至三年的教育幫扶新征程。\u003c/p>\u003cp>這是一場溫暖延續的教育接力——這些寧波教育人辭別親友,帶著東海之濱積淀的教學智慧與育人經驗,深入大涼山腹地。他們以教育為舟、以情懷為槳,在東西部協作的實踐中,續寫甬涼兩地“教育幫扶”的動人篇章。\u003c/p>\u003cp>自2022年甬涼教育“組團式”幫扶啟動以來,34所寧波高中與涼山1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13所高中(10所普高、3所職高)結對共建,137名寧波教育人才扎根彝鄉,以“勇立潮頭”的擔當與“久久為功”的韌勁,推動涼山教育實現“四個明顯提升”,書寫了東西部教育協作的動人篇章。\u003c/p>\u003cp>\u003cstrong>施策提質:“四大提升”筑牢教育根基\u003c/strong>\u003c/p>\u003cp>面對涼山教育資源分散、辦學條件不均的現狀,寧波創新推出“管理權+技術流”雙下沉模式:選派骨干力量赴涼山擔任學校主要負責人,任期3年;技術骨干接力支教1.5年,形成持續穩定的“組團式”幫扶格局,有效破解以往短期零散幫扶“蜻蜓點水”的困境。\u003c/p>\u003cp>“不僅要送資源,更要建機制、育人才。”寧波市援涼教育團隊始終堅持“授人以漁”。寧波與涼山共同成立“甬涼‘10+3’教育聯盟共同體”,常態化開展聯考分析、校長論壇、教研活動。三年來,共組織8次聯考、9次論壇、12次教研,該模式入選四川省人才工作十大典型案例;“甬涼基礎教育聯合教研室”覆蓋10縣高中課程,“課程援涼”項目推動學科建設向全州延伸。\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EE2048612646076AD5A30F7D923E144F0EA08948_size128_w1267_h713.jpg\" alt=\"吳云威校長給學生輔導\"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吳云威校長給學生輔導\u003c/p>\u003cp>“培養老師是校長的責任。”掛職甘洛中學校長的吳云威,作為寧波市奉化區數學名師,對課堂教學、試題研究、教育科研三大板塊提出詳細要求與規劃。同時,實施“數學日教研”和“師徒結對”制度,構建甘洛中學青年教師培養工程,布置每日一題,帶領教師通過板書研討解題思路。每兩周,35歲以下青年教師需完成一份高考模擬試卷并進行講評。\u003c/p>\u003cp>深夜的甘洛中學,老師們伏案鉆研的身影和明亮的燈光,照亮了彝鄉孩子們的求學之路。\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FD8ECD0AD4D2A49E0037EA456CC961DB2F72042B_size317_w550_h412.jpg\" alt=\"木乃約熱(后排中間)同父親、母親和小妹到北京大學報到\"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木乃約熱(后排中間)同父親、母親和小妹到北京大學報到\u003c/p>\u003cp>在師生共同努力下,2023年夏,甘洛中學木乃約熱同學考入北京大學,成為甘洛建縣65年來首位“清北生”。2024年高考再傳捷報,甘洛中學文科首破600分,本科上線率達64.92%,較幫扶前提升11.53%。2025年高考,特控線上線63人,本科上線率升至67.3%,實現高位增長。\u003c/p>\u003cp>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幫扶的核心。三年多來,甬涼兩地共結成503對“師徒對子”,設立59個名師工作室,培養179名學科帶頭人,構建起“輸血+造血”的教師培養體系;12名涼山副校長、54名中層干部、154名教師赴甬跟崗學習,23780名教師參與線上培訓,77所寧波學校開展送教244場,惠及師生超1.1萬人次。“甬有銀力?點亮未來”銀齡支教行動中,“忻元華”支教團獲評“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u003c/p>\u003cp>\u003cstrong>破局賦能:構建“輸血+造血”幫扶體系\u003c/strong>\u003c/p>\u003cp>在鹽源縣職業技術中學校園內,十幾幢嶄新的教學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在三年前,這里的教學樓和宿舍樓還面臨嚴重老化、空間不足的困境。三年來,鹽源職中通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渠道籌資4000余萬元,完成教學樓、食堂、宿舍樓、教學綜合樓四大基建項目,校園面積擴容近萬平方米。\u003c/p>\u003cp>學生有學上,更要保就業。鹽源縣職業技術中學校創新推出甬涼校企合作“升學+就業雙通道一站式‘藍鷹工程’訂單培養”模式。通過精準對接機械加工、旅游服務等專業,與寧波佳利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寧波石浦酒店管理發展有限公司共建6個訂單班,實現205名彝區學子“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的一站式培養。\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C52BEB072407D1E69DA7EC802EAAB8CA8956F362_size104_w1260_h945.jpg\" alt=\"甬涼攜手 山海情深丨教育協作:以東西協作之力,破教育發展之題\" />\u003c/p>\u003cp>鹽源職中副校長王旭東走在校園中,對每一棟教學樓的來歷如數家珍:“這棟是服裝實訓中心,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0萬元;旁邊那棟是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東西部協作資金投入250萬元。”硬件設施升級后,“藍鷹工程”訂單班有了施展空間。學生不僅能在實訓中心學習實操,還能模擬車間環境與難度,未來進入企業可直接上崗。\u003c/p>\u003cp>“寧波來的老師教得很細心,讓我們學到更多實用技能。訂單班結束后,我們還有機會去寧波企業實習,我也想去大城市開闊眼界、提升自己。”鹽源職中“藍鷹工程”機械班彝族學生毛小軍說。\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8185218C52E648504A30AED08C963D7642609C80_size86_w1267_h713.jpg\" alt=\"甬涼攜手 山海情深丨教育協作:以東西協作之力,破教育發展之題\" />\u003c/p>\u003cp>在寧波飛往西昌的航班上,來自木里縣的彝族少年伍東生滿心歡喜地準備回鄉過火把節。通過甬涼教育協作,他在鄞州職業教育學校免費學習三年數控專業后,成功在寧波企業找到高薪工作。\u003c/p>\u003cp>“實習工資就有七八千,我很滿意,也非常感謝學校和鄞州區對我們木里縣的支持。”伍東生表示,若無教育幫扶,自己可能只能留在家鄉務農或放牛。如今,他不僅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更掌握了一技之長。“我一定努力工作,追求更大目標。”伍東生眼中充滿希望。\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2294E77B7548ED648DBBF50F3B1083943CE50D66_size208_w1265_h851.jpg\" alt=\"浙川東西部協作暨“藍鷹工程”校企合作項目授牌儀式\"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浙川東西部協作暨“藍鷹工程”校企合作項目授牌儀式\u003c/p>\u003cp>伍東生是甬涼教育“組團式”幫扶成效的一個縮影。“涼山所需,寧波所能”,這一理念貫穿幫扶全程。在服務區域協同與托底幫扶的大局中,甬涼兩地構建起多層次對接機制:累計輸送1013名涼山初中畢業生赴寧波優質中職就讀,首批103名學子中30人順利升入浙江高職院校;依托“藍鷹工程”資源,為涼山16歲以上“兩后生”及中職畢業生開辟“培訓+就業”通道,2025年新增安寧河流域7所中職學校結對,實現受援區域全覆蓋。\u003c/p>\u003cp>資金與資源的持續注入,有效緩解了涼山教育資源的短缺。東西部協作教育幫扶資金從2021年的5746萬元增長至2025年的1.123多億元。在合作辦學與產教融合方面,寧波吉云教育集團兩次赴涼洽談,計劃聯合打造高端民辦中職學校與產教融合園區;越西縣攜手海天集團、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培訓的塑機操作人員可直接赴企業高薪就業。“寧波職教資源+涼山實訓基地”的模式,真正實現了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u003c/p>\u003cp>\u003cstrong>見證飛躍:高考成績連年刷新紀錄\u003c/strong>\u003c/p>\u003cp>8月5日,距涼山州金陽縣城兩小時車程的小山村中,彝族少年阿力比方收到了四川民族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三年前,連普通話都說不流利的他未曾想過,自己能實現大學夢。\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4F0412F5BF81F86F6C6EF594BEA9DC9775FE719F_size136_w1024_h767.jpg\" alt=\"2022年金陽學子赴鎮海中學就讀\"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2022年金陽學子赴鎮海中學就讀\u003c/p>\u003cp>2022年,為響應國家“東西部協作計劃”和“組團式幫扶”政策,金陽縣與寧波鎮海區攜手選拔6名優秀學生,委托鎮海中學以“鎮中模式”培養。阿力比方等6名金陽學子跨越千里,進入鎮海中學學習。三年后,除1人因病休學外,其余4人分別被天津大學、西南醫科大學、北京印刷學院、西華大學錄取。2025年高考,金陽中學本科上線242人,同比增長66.8%。\u003c/p>\u003cp>教育幫扶的成效,在高考成績單上尤為顯著。2023年,涼山10個受援縣普高本科上線人數均創歷史新高——雷波中學馮涵圓夢北大,甘洛中學木乃約熱成為該縣首位本土考入北大的學子,普格縣中學螺髻山校區本科硬上線人數同比激增203%;2024年,美姑中學一本上線、布拖中學本科硬上線實現“零的突破”,3所職高專科平均上線率達97%;截至2025年,10所受援普高本科平均上線率從2022年的31.87%躍升至52.87%,提升21個百分點;3所職高專科上線率全部達100%,本科上線人數較2022年增加35人。\u003c/p>\u003cp>三年間,13所受援高中累計榮獲國家級榮譽9項、省級42項、州級162項,布拖中學援派校長潘啟超受邀赴京為全國新一批校長作經驗分享。\u003c/p>\u003cp>這份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學子們的奮發拼搏、東西部教育協作的有力支撐,更是寧波組團式教育幫扶的深情厚誼與精準施策。\u003c/p>\u003cp>站在三年幫扶的新起點,甬涼教育協作正邁向更深層次。\u003c/p>\u003cp>據悉,新一輪幫扶將重點推進三大任務:高站位統籌人才輪替,指導13名新援派校長結合受援學校實際,制定“一校一策”幫扶規劃;深化“10+3”教育聯盟、“課程援涼”等品牌建設,在受援高中開設“寧波班”,提升高水平高校錄取比例;構建常態化交流機制,通過網絡教研、空中課堂、“1+1”導師帶徒等形式,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生態。\u003c/p>\u003cp>山海異域,風月同天。“我們帶來了寧波的海風,也會吸收涼山的山魂。”正如朱振偉校長所言,跨越山海的教育協作,不僅讓涼山學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更在彝鄉播下了“帶不走”的教育火種。隨著新一輪幫扶全面啟動,甬涼兩地將繼續以教育為橋,攜手推動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智力動能。\u003c/p>\u003cp>(鳳凰網寧波 朱軍備 劉心怡 梅飛 李德龍)\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謝思潔","videosPluginData":[{"duration":197,"bigPosterUrl":"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37/930A340BA08B94E0C1CEFB4BA98D9C7E6B9AB7BE_size53_w1034_h517.jpg","attachmentType":"video","fileSize":"30484","guid":"97024052-527f-4ecf-9680-641dd29b2240","audioFileSize":"3089","attachmentId":"97024052-527f-4ecf-9680-641dd29b2240","mobileUrl":"https://video19.ifeng.com/video09/2025/09/09/p7371102416919339134-102-171634.mp4","title":"甬涼攜手 山海情深丨教育協作:以東西協作之力,破教育發展之題","base62Id":"8mVjfiAaLoB","playUrl":"https://video19.ifeng.com/video09/2025/09/09/p7371102416919339134-102-171634.mp4"}],"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社會","cateid":"548308","catename":"鳳凰網寧波","logo":"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01010/11/wemedia/5a68ca01a436772927546cfba868774629fcaea8_size286_w1600_h1600.jpg","description":"鳳凰網寧波頻道,每天向您傳播寧波最新最快新聞資訊。","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548308","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548308","eAccountId":548308,"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80237075","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newsTime":"2025-09-10 06:43:55","lastArticleAddress":"來自北京"}},"keywords":"寧波,涼山,甘洛中學,金陽,東海,彝鄉,涼山州,北京大學,大涼山,寧波市東西部","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從東海之濱到大涼山,2500多公里的距離,擋不住教育協作的深情。”2025年8月20日,在涼山州新一輪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會議上,寧波幫扶校長代表朱振偉的真情流露,道出了甬涼兩地教育人三年來的共同堅守。 寧波市東西部協作新一輪“組團式”教育幫扶團隊合影 會上,寧波市東西部協作第二批“組團式”教育幫扶團隊的50位優秀校長與教師,鄭重接過首批幫扶團隊的“接力棒”,跨越山海奔赴涼山,開啟為期一年半至三年的教育幫扶新征程。 這是一場溫暖延續的教育接力——這些寧波教育人辭別親友,帶著東海之濱積淀的教學智慧與育人經驗,深入大涼山腹地。他們以教育為舟、以情懷為槳,在東西部協作的實踐中,續寫甬涼兩地“教育幫扶”的動人篇章。 自2022年甬涼教育“組團式”幫扶啟動以來,34所寧波高中與涼山1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13所高中(10所普高、3所職高)結對共建,137名寧波教育人才扎根彝鄉,以“勇立潮頭”的擔當與“久久為功”的韌勁,推動涼山教育實現“四個明顯提升”,書寫了東西部教育協作的動人篇章。 施策提質:“四大提升”筑牢教育根基 面對涼山教育資源分散、辦學條件不均的現狀,寧波創新推出“管理權+技術流”雙下沉模式:選派骨干力量赴涼山擔任學校主要負責人,任期3年;技術骨干接力支教1.5年,形成持續穩定的“組團式”幫扶格局,有效破解以往短期零散幫扶“蜻蜓點水”的困境。 “不僅要送資源,更要建機制、育人才。”寧波市援涼教育團隊始終堅持“授人以漁”。寧波與涼山共同成立“甬涼‘10+3’教育聯盟共同體”,常態化開展聯考分析、校長論壇、教研活動。三年來,共組織8次聯考、9次論壇、12次教研,該模式入選四川省人才工作十大典型案例;“甬涼基礎教育聯合教研室”覆蓋10縣高中課程,“課程援涼”項目推動學科建設向全州延伸。 吳云威校長給學生輔導 “培養老師是校長的責任。”掛職甘洛中學校長的吳云威,作為寧波市奉化區數學名師,對課堂教學、試題研究、教育科研三大板塊提出詳細要求與規劃。同時,實施“數學日教研”和“師徒結對”制度,構建甘洛中學青年教師培養工程,布置每日一題,帶領教師通過板書研討解題思路。每兩周,35歲以下青年教師需完成一份高考模擬試卷并進行講評。 深夜的甘洛中學,老師們伏案鉆研的身影和明亮的燈光,照亮了彝鄉孩子們的求學之路。 木乃約熱(后排中間)同父親、母親和小妹到北京大學報到 在師生共同努力下,2023年夏,甘洛中學木乃約熱同學考入北京大學,成為甘洛建縣65年來首位“清北生”。2024年高考再傳捷報,甘洛中學文科首破600分,本科上線率達64.92%,較幫扶前提升11.53%。2025年高考,特控線上線63人,本科上線率升至67.3%,實現高位增長。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幫扶的核心。三年多來,甬涼兩地共結成503對“師徒對子”,設立59個名師工作室,培養179名學科帶頭人,構建起“輸血+造血”的教師培養體系;12名涼山副校長、54名中層干部、154名教師赴甬跟崗學習,23780名教師參與線上培訓,77所寧波學校開展送教244場,惠及師生超1.1萬人次。“甬有銀力?點亮未來”銀齡支教行動中,“忻元華”支教團獲評“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 破局賦能:構建“輸血+造血”幫扶體系 在鹽源縣職業技術中學校園內,十幾幢嶄新的教學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在三年前,這里的教學樓和宿舍樓還面臨嚴重老化、空間不足的困境。三年來,鹽源職中通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渠道籌資4000余萬元,完成教學樓、食堂、宿舍樓、教學綜合樓四大基建項目,校園面積擴容近萬平方米。 學生有學上,更要保就業。鹽源縣職業技術中學校創新推出甬涼校企合作“升學+就業雙通道一站式‘藍鷹工程’訂單培養”模式。通過精準對接機械加工、旅游服務等專業,與寧波佳利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寧波石浦酒店管理發展有限公司共建6個訂單班,實現205名彝區學子“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的一站式培養。 鹽源職中副校長王旭東走在校園中,對每一棟教學樓的來歷如數家珍:“這棟是服裝實訓中心,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0萬元;旁邊那棟是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東西部協作資金投入250萬元。”硬件設施升級后,“藍鷹工程”訂單班有了施展空間。學生不僅能在實訓中心學習實操,還能模擬車間環境與難度,未來進入企業可直接上崗。 “寧波來的老師教得很細心,讓我們學到更多實用技能。訂單班結束后,我們還有機會去寧波企業實習,我也想去大城市開闊眼界、提升自己。”鹽源職中“藍鷹工程”機械班彝族學生毛小軍說。 在寧波飛往西昌的航班上,來自木里縣的彝族少年伍東生滿心歡喜地準備回鄉過火把節。通過甬涼教育協作,他在鄞州職業教育學校免費學習三年數控專業后,成功在寧波企業找到高薪工作。 “實習工資就有七八千,我很滿意,也非常感謝學校和鄞州區對我們木里縣的支持。”伍東生表示,若無教育幫扶,自己可能只能留在家鄉務農或放牛。如今,他不僅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更掌握了一技之長。“我一定努力工作,追求更大目標。”伍東生眼中充滿希望。 浙川東西部協作暨“藍鷹工程”校企合作項目授牌儀式 伍東生是甬涼教育“組團式”幫扶成效的一個縮影。“涼山所需,寧波所能”,這一理念貫穿幫扶全程。在服務區域協同與托底幫扶的大局中,甬涼兩地構建起多層次對接機制:累計輸送1013名涼山初中畢業生赴寧波優質中職就讀,首批103名學子中30人順利升入浙江高職院校;依托“藍鷹工程”資源,為涼山16歲以上“兩后生”及中職畢業生開辟“培訓+就業”通道,2025年新增安寧河流域7所中職學校結對,實現受援區域全覆蓋。 資金與資源的持續注入,有效緩解了涼山教育資源的短缺。東西部協作教育幫扶資金從2021年的5746萬元增長至2025年的1.123多億元。在合作辦學與產教融合方面,寧波吉云教育集團兩次赴涼洽談,計劃聯合打造高端民辦中職學校與產教融合園區;越西縣攜手海天集團、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培訓的塑機操作人員可直接赴企業高薪就業。“寧波職教資源+涼山實訓基地”的模式,真正實現了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見證飛躍:高考成績連年刷新紀錄 8月5日,距涼山州金陽縣城兩小時車程的小山村中,彝族少年阿力比方收到了四川民族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三年前,連普通話都說不流利的他未曾想過,自己能實現大學夢。 2022年金陽學子赴鎮海中學就讀 2022年,為響應國家“東西部協作計劃”和“組團式幫扶”政策,金陽縣與寧波鎮海區攜手選拔6名優秀學生,委托鎮海中學以“鎮中模式”培養。阿力比方等6名金陽學子跨越千里,進入鎮海中學學習。三年后,除1人因病休學外,其余4人分別被天津大學、西南醫科大學、北京印刷學院、西華大學錄取。2025年高考,金陽中學本科上線242人,同比增長66.8%。 教育幫扶的成效,在高考成績單上尤為顯著。2023年,涼山10個受援縣普高本科上線人數均創歷史新高——雷波中學馮涵圓夢北大,甘洛中學木乃約熱成為該縣首位本土考入北大的學子,普格縣中學螺髻山校區本科硬上線人數同比激增203%;2024年,美姑中學一本上線、布拖中學本科硬上線實現“零的突破”,3所職高專科平均上線率達97%;截至2025年,10所受援普高本科平均上線率從2022年的31.87%躍升至52.87%,提升21個百分點;3所職高專科上線率全部達100%,本科上線人數較2022年增加35人。 三年間,13所受援高中累計榮獲國家級榮譽9項、省級42項、州級162項,布拖中學援派校長潘啟超受邀赴京為全國新一批校長作經驗分享。 這份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學子們的奮發拼搏、東西部教育協作的有力支撐,更是寧波組團式教育幫扶的深情厚誼與精準施策。 站在三年幫扶的新起點,甬涼教育協作正邁向更深層次。 據悉,新一輪幫扶將重點推進三大任務:高站位統籌人才輪替,指導13名新援派校長結合受援學校實際,制定“一校一策”幫扶規劃;深化“10+3”教育聯盟、“課程援涼”等品牌建設,在受援高中開設“寧波班”,提升高水平高校錄取比例;構建常態化交流機制,通過網絡教研、空中課堂、“1+1”導師帶徒等形式,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生態。 山海異域,風月同天。“我們帶來了寧波的海風,也會吸收涼山的山魂。”正如朱振偉校長所言,跨越山海的教育協作,不僅讓涼山學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更在彝鄉播下了“帶不走”的教育火種。隨著新一輪幫扶全面啟動,甬涼兩地將繼續以教育為橋,攜手推動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智力動能。 (鳳凰網寧波 朱軍備 劉心怡 梅飛 李德龍)甬涼攜手 山海情深丨教育協作:以東西協作之力,破教育發展之題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