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充滿科技感的杭州亞運會開幕式。錢晨菲 攝\u003c/p>\u003cp>國際奧委會首席信息科技官艾拉里奧·孔納表示,杭州亞運會用云計算創造了歷史,很榮幸看到杭州亞運會實現了云上技術的突破,云計算如此完美地與體育賽事結合,為往后的大型體育賽事提供了一個好的榜樣。\u003c/p>\u003cp>以上述內容為代表,作為亞運史上首次將“智能”納入辦賽理念的一屆亞運會,杭州亞運會蘊含了諸多科技元素,讓體育盛會亦成為展示浙江創新活力的“科技盛宴”。\u003c/p>\u003cp>充滿“智慧”的賽事場館就是讓各個國家和地區來賓體會亞運智能特色的載體之一。如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搭建了國內首個三維場景下場館運維、運營、賽事保障于一體的立體智能管理系統,實現了19大類5000余個前端設備及系統的集中運維以及設備與監管協同管理。在浙江紹興,自動駕駛小巴讓偌大的棒壘球場館內部無縫銜接,可滿足場館內不同區域之間參賽選手、民眾、媒體等出行需求。\u003c/p>\u003cp>在浙江誕生的一項項科技成果,正讓杭州亞運會在實現一個個“首次”中變得具有“未來感”:亞運史上首個“數實融合”零誤差的點火儀式,讓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同頻共振;亞運史上首個一站式數字觀賽服務平臺,打通各類亞運場景;啟用“云上亞運村”項目,讓杭州亞運會成為首個實現運動員村全面數智化管理的國際大型賽事……\u003c/p>\u003cp>杭州亞組委執行秘書長、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衛強表示,杭州亞組委就是要圍繞杭州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窗口”契機,發揮數字經濟優勢,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將創新科技融入亞運籌辦各個環節,擦亮“智能亞運”金名片。\u003c/p>\u003cp>更“智慧”的杭州亞運會,讓外界感受著當下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脈動,其同時也是浙江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這一發展路徑的呈現。\u003c/p>\u003cp>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浙江已在創新型省份打造上持續發力20年。該省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省首位戰略,20年來全社會研發投入從57.7億元增加至超23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從0.13萬家增加至3.6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8%增至65.3%。\u003c/p>\u003cp>另一個頗具代表性的視角是“數字經濟”。如今在浙江,代表創新活力的數字經濟已經是其經濟金名片。去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8977億元,占GDP比重為11.6%;該省的產業數字化指數已連續3年位居中國第一。\u003c/p>\u003cp>\u003cstrong>熱情好客背后的開放包容\u003c/strong>\u003c/p>\u003cp>洞見亞運,“浙”里展示著開放與包容。\u003c/p>\u003cp>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當杭州向全亞洲發出熱情邀約,當四海賓朋匯聚錢塘江畔,亞運史上屬于“杭州時刻”的光榮與夢想開始述說,“愛達未來”的和諧樂章就此奏響。\u003c/p>\u003cp>杭州亞運會期間,常與賽事同時沖上熱搜的是東道主的熱情好客。\u003c/p>\u003cp>“民以食為天”,杭州亞運村共設有6個餐廳,涉及中餐、東亞、南亞及次大陸、阿拉伯及中東等多種風味,足可見東道主貼心、平等地對待每位遠道而來的朋友。一位日本記者在杭州亞運村中品嘗到各種菜品后,感嘆自己“太幸福了”。新加坡一位記者在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嘗到了“催淚”夜宵,稱贊美食“暖胃又暖心”。\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40/36A75BE21530F87768C0F322E91A572EC95E9CF2_size44_w700_h496.jpg\" alt=\"\" />\u003c/p>\u003cp>杭州亞運村媒體餐廳內設有多種風味餐飲。錢晨菲 攝\u003c/p>\u003cp>熱情好客不僅體現于“食在亞運”,“浙”里的生活場景也給各國家和地區運動員、技術官員、媒體記者等留下了深刻印象。\u003c/p>\u003cp>這些天,參賽之余,不少“老外”開始“入鄉隨俗”,在浙江開啟“玩轉模式”。但不論走到哪里,他們都能遇到一聲聲親切問好,亦或是一個個友善的微笑。“人人都是東道主”,這不僅是一句口號,其背后蘊含著浙江開放包容的獨特氣韻。\u003c/p>\u003cp>連日來,外國友人也時常出現在浙江各地的服飾城、小商品市場內,開啟“買買買”模式。\u003c/p>\u003cp>“隨著亞運會召開,每天都有‘老外’來,對半砍價,回頭假裝要走,他們已經掌握了還價套路。”杭州錢江服裝小商品市場店主李玲笑著說。敢于嘗試的浙江人似乎天生有著“國際貿易”基因,市場的店主們靠計算器就能與外國買家溝通價格,還下載了各種英語翻譯軟件充當助手,習慣使用移動支付的他們也特地準備了大量零錢。\u003c/p>\u003cp>來到這里的敘利亞拳擊隊的醫務人員穆罕默德說:“這個市場很干凈,這里的老板都很熱心。我希望自己能享受接下來在杭州的時光。”\u003c/p>\u003cp>“亞運時間”里,東道主用心讓各方來賓感受著賓至如歸,也讓這里開放包容的氣質更多地被世界看見。\u003c/p>\u003cp>在中國,浙江以敢為人先、大膽創新聞名。在經濟領域,有650萬浙商在全國各地經商投資,有約200萬浙商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位于浙江的“世界超市”義烏,已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過去十年間,浙江實際利用外資從95.3億美元上升到193億美元,年均增長8.2%……\u003c/p>\u003cp>在社會發展領域,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超過1600萬,在中國僅次于廣東,即每4個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來自省外。浙江省會杭州在人才凈流入率、海外人才凈流入率、互聯網人才凈流入率等多項指標上連續多年保持中國第一。在浙江各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不僅成為城市“新市民”,亞運期間,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成為賽會志愿者、城市志愿者。\u003c/p>\u003cp>\u003cstrong>“中國式浪漫”背后的現代文明\u003c/strong>\u003c/p>\u003cp>洞見亞運,“浙”里展示著文化與文明。\u003c/p>\u003cp>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記者拉曼·維納斯瓦蘭曾在開幕式前表示,非常期待在杭州感受、記錄一場精彩的亞運會,特別是科技與藝術結合所呈現的開幕式。\u003c/p>\u003cp>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杭州做到了。當仿真桂花瓣伴著陣陣桂香從“大蓮花”上空飄散而來,當滿滿的東方文化元素借助現代科技之力“刷屏”現場,東道主以特有的浪漫表達向全亞洲展示了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結合的動人之處。\u003c/p>\u003cp>驚艷世界的不僅是開幕式,作為辦賽理念之一,“文明”在本屆亞運會上隨處可見。如在杭州亞運村里,傳統文化與現代體育交織的魅力,在文化小屋內展現得淋漓盡致。\u003c/p>\u003cp>杭州亞運村運行管理中心副指揮長莫士安介紹,整個亞運村精心打造了三個文化小屋,分別在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和媒體村,共有近60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集中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u003c/p>\u003cp>例如在運動員的村文化小屋內,一條長達60米的“中華龍”風箏盤旋于小屋上空,象征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屋內,盤扣、纏花和絨花制作技藝、雕版印刷、臨安昌化竹編等中國傳統技藝一一展示。\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40/0011EF45BCCA5C0F10F14E486457B147188DA8CA_size49_w700_h466.jpg\" alt=\"\" />\u003c/p>\u003cp>杭州亞運村文化小屋內。錢晨菲 攝\u003c/p>\u003cp>來自新加坡的運動員阮嘉恩在體驗完臨安昌化竹編技藝后表示,“這是我第一次體驗竹編技藝,是非常有趣的經歷,我會把作品帶回家送給媽媽。”\u003c/p>\u003cp>文化的傳播,活動是最好載體。今年的中秋節將杭州亞運村的“中國味”推向高潮,來自五湖四海的運動員們身穿中國傳統服飾,成為亞運村里別樣的風景線。\u003c/p>\u003cp>來自巴基斯坦代表團的隨隊官員Masood Ali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此前他對于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并不了解,但他穿上漢服在亞運村度過的這個夜晚,會成為他了解中華文化的契機和開端。\u003c/p>\u003cp>文化多彩、交流出彩,這是與比賽精彩同樣重要的目標,這片土地上的文明光芒,正透過杭州亞運會,被世界更清晰地看到。\u003c/p>\u003cp>從萬年上山文化、八千年跨湖橋文化、七千年河姆渡文化、五千年良渚文化、兩千年運河文化以及宋韻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到共同富裕文明圖景的繪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文明的探索、引領未來的現代數字文明的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道路上,浙江正在積極探索。\u003c/p>\u003cp>從杭州國家版本館、之江文化中心等一批獨具浙江辨識度的文化項目建成使用,到建成“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8288個、農村文化禮堂2萬余家,再到全省擁有規上文化企業5915家、文化產業增加值達5145億元,在打造文化強省之路上,浙江正在堅實向前。(完)\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胡佳琪","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308904/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社會","cateid":"308904","catename":"中國新聞網","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90522/16/wemedia/5302aa5104f23d8d4f5342bace468e275489f5c8_size25_w200_h200.png","description":"中國新聞網官方賬號","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308904","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308904","eAccountId":308904,"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4000000044936870623","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308904/media","newsTime":"2023-10-01 22:00:32","lastArticleAddress":"來自北京"}},"keywords":"亞運會,杭州,浙江,亞運,亞運村,東道主,賽事,運動員,小屋,體育","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中新網杭州10月1日電(錢晨菲)作為亞洲最高規格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杭州亞運會的舉行讓舉辦地浙江迎來“高光時刻”。本屆亞運會賽程已經過半,這場體育盛會讓世界看見了怎樣的浙江? 競技體育背后的創新活力 洞見亞運,“浙”里展示著創新與活力。 在激烈的體育競技場內,記分牌上跳動的實時分數是運動員和觀眾們獲取賽事成績信息的聚焦點。值得注意的是,杭州亞運會的比賽成績發布僅需5秒,這是怎么做到的? 杭州亞運會賽事總指揮部信息技術指揮中心執行指揮長張鴿介紹,“雖然各項比賽的進行讓賽事核心系統迎來處理高峰,但基于核心系統實現100%上云,杭州亞運會讓成績發布更快捷和穩定。這也是全球綜合性運動會中成績發布最快捷、最實用的新型技術。” 充滿科技感的杭州亞運會開幕式。錢晨菲 攝 國際奧委會首席信息科技官艾拉里奧·孔納表示,杭州亞運會用云計算創造了歷史,很榮幸看到杭州亞運會實現了云上技術的突破,云計算如此完美地與體育賽事結合,為往后的大型體育賽事提供了一個好的榜樣。 以上述內容為代表,作為亞運史上首次將“智能”納入辦賽理念的一屆亞運會,杭州亞運會蘊含了諸多科技元素,讓體育盛會亦成為展示浙江創新活力的“科技盛宴”。 充滿“智慧”的賽事場館就是讓各個國家和地區來賓體會亞運智能特色的載體之一。如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搭建了國內首個三維場景下場館運維、運營、賽事保障于一體的立體智能管理系統,實現了19大類5000余個前端設備及系統的集中運維以及設備與監管協同管理。在浙江紹興,自動駕駛小巴讓偌大的棒壘球場館內部無縫銜接,可滿足場館內不同區域之間參賽選手、民眾、媒體等出行需求。 在浙江誕生的一項項科技成果,正讓杭州亞運會在實現一個個“首次”中變得具有“未來感”:亞運史上首個“數實融合”零誤差的點火儀式,讓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同頻共振;亞運史上首個一站式數字觀賽服務平臺,打通各類亞運場景;啟用“云上亞運村”項目,讓杭州亞運會成為首個實現運動員村全面數智化管理的國際大型賽事…… 杭州亞組委執行秘書長、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衛強表示,杭州亞組委就是要圍繞杭州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窗口”契機,發揮數字經濟優勢,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將創新科技融入亞運籌辦各個環節,擦亮“智能亞運”金名片。 更“智慧”的杭州亞運會,讓外界感受著當下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脈動,其同時也是浙江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這一發展路徑的呈現。 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浙江已在創新型省份打造上持續發力20年。該省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省首位戰略,20年來全社會研發投入從57.7億元增加至超23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從0.13萬家增加至3.6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8%增至65.3%。 另一個頗具代表性的視角是“數字經濟”。如今在浙江,代表創新活力的數字經濟已經是其經濟金名片。去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8977億元,占GDP比重為11.6%;該省的產業數字化指數已連續3年位居中國第一。 熱情好客背后的開放包容 洞見亞運,“浙”里展示著開放與包容。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當杭州向全亞洲發出熱情邀約,當四海賓朋匯聚錢塘江畔,亞運史上屬于“杭州時刻”的光榮與夢想開始述說,“愛達未來”的和諧樂章就此奏響。 杭州亞運會期間,常與賽事同時沖上熱搜的是東道主的熱情好客。 “民以食為天”,杭州亞運村共設有6個餐廳,涉及中餐、東亞、南亞及次大陸、阿拉伯及中東等多種風味,足可見東道主貼心、平等地對待每位遠道而來的朋友。一位日本記者在杭州亞運村中品嘗到各種菜品后,感嘆自己“太幸福了”。新加坡一位記者在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嘗到了“催淚”夜宵,稱贊美食“暖胃又暖心”。 杭州亞運村媒體餐廳內設有多種風味餐飲。錢晨菲 攝 熱情好客不僅體現于“食在亞運”,“浙”里的生活場景也給各國家和地區運動員、技術官員、媒體記者等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些天,參賽之余,不少“老外”開始“入鄉隨俗”,在浙江開啟“玩轉模式”。但不論走到哪里,他們都能遇到一聲聲親切問好,亦或是一個個友善的微笑。“人人都是東道主”,這不僅是一句口號,其背后蘊含著浙江開放包容的獨特氣韻。 連日來,外國友人也時常出現在浙江各地的服飾城、小商品市場內,開啟“買買買”模式。 “隨著亞運會召開,每天都有‘老外’來,對半砍價,回頭假裝要走,他們已經掌握了還價套路。”杭州錢江服裝小商品市場店主李玲笑著說。敢于嘗試的浙江人似乎天生有著“國際貿易”基因,市場的店主們靠計算器就能與外國買家溝通價格,還下載了各種英語翻譯軟件充當助手,習慣使用移動支付的他們也特地準備了大量零錢。 來到這里的敘利亞拳擊隊的醫務人員穆罕默德說:“這個市場很干凈,這里的老板都很熱心。我希望自己能享受接下來在杭州的時光。” “亞運時間”里,東道主用心讓各方來賓感受著賓至如歸,也讓這里開放包容的氣質更多地被世界看見。 在中國,浙江以敢為人先、大膽創新聞名。在經濟領域,有650萬浙商在全國各地經商投資,有約200萬浙商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位于浙江的“世界超市”義烏,已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過去十年間,浙江實際利用外資從95.3億美元上升到193億美元,年均增長8.2%…… 在社會發展領域,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超過1600萬,在中國僅次于廣東,即每4個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來自省外。浙江省會杭州在人才凈流入率、海外人才凈流入率、互聯網人才凈流入率等多項指標上連續多年保持中國第一。在浙江各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不僅成為城市“新市民”,亞運期間,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成為賽會志愿者、城市志愿者。 “中國式浪漫”背后的現代文明 洞見亞運,“浙”里展示著文化與文明。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記者拉曼·維納斯瓦蘭曾在開幕式前表示,非常期待在杭州感受、記錄一場精彩的亞運會,特別是科技與藝術結合所呈現的開幕式。 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杭州做到了。當仿真桂花瓣伴著陣陣桂香從“大蓮花”上空飄散而來,當滿滿的東方文化元素借助現代科技之力“刷屏”現場,東道主以特有的浪漫表達向全亞洲展示了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結合的動人之處。 驚艷世界的不僅是開幕式,作為辦賽理念之一,“文明”在本屆亞運會上隨處可見。如在杭州亞運村里,傳統文化與現代體育交織的魅力,在文化小屋內展現得淋漓盡致。 杭州亞運村運行管理中心副指揮長莫士安介紹,整個亞運村精心打造了三個文化小屋,分別在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和媒體村,共有近60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品,集中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運動員的村文化小屋內,一條長達60米的“中華龍”風箏盤旋于小屋上空,象征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屋內,盤扣、纏花和絨花制作技藝、雕版印刷、臨安昌化竹編等中國傳統技藝一一展示。 杭州亞運村文化小屋內。錢晨菲 攝 來自新加坡的運動員阮嘉恩在體驗完臨安昌化竹編技藝后表示,“這是我第一次體驗竹編技藝,是非常有趣的經歷,我會把作品帶回家送給媽媽。” 文化的傳播,活動是最好載體。今年的中秋節將杭州亞運村的“中國味”推向高潮,來自五湖四海的運動員們身穿中國傳統服飾,成為亞運村里別樣的風景線。 來自巴基斯坦代表團的隨隊官員Masood Ali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此前他對于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并不了解,但他穿上漢服在亞運村度過的這個夜晚,會成為他了解中華文化的契機和開端。 文化多彩、交流出彩,這是與比賽精彩同樣重要的目標,這片土地上的文明光芒,正透過杭州亞運會,被世界更清晰地看到。 從萬年上山文化、八千年跨湖橋文化、七千年河姆渡文化、五千年良渚文化、兩千年運河文化以及宋韻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到共同富裕文明圖景的繪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文明的探索、引領未來的現代數字文明的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道路上,浙江正在積極探索。 從杭州國家版本館、之江文化中心等一批獨具浙江辨識度的文化項目建成使用,到建成“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8288個、農村文化禮堂2萬余家,再到全省擁有規上文化企業5915家、文化產業增加值達5145億元,在打造文化強省之路上,浙江正在堅實向前。(完)(杭州亞運會)杭州亞運會,讓世界看見怎樣的浙江?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