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中國歷來就有以陶瓷樂器和器皿演奏音樂的傳統,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塤,長江流域春秋戰國墓葬大量出土的原始陶瓷樂器,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龍口越窯遺址出土的唐宋時期青瓷樂器,及有關歷史文獻記載,證明這一傳統歷經商、周、秦、漢而綿延不絕,在唐宋時期,越窯青瓷甌樂因越窯的興盛而盛行,長達1100余年,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崇高的地位。1998年,慈溪上林湖寺龍口越窯遺址出土了一批(33件)越甌、越盤、越塤和越鼓等一批唐宋青瓷樂器,使千年歷史文化得以再現,佐證了上林湖集我國青瓷發祥地、“唐宋瓷都”、“海上陶瓷之路”始發地和“秘色瓷”中心產區于一身。中唐時期,慈溪上林越窯生產的“秘色瓷”成為朝貢珍品,是中國最重要的古代瓷窯址之一。\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BEA84FF4F7BB6E6E5CE96DADFC9E416FF0D01964_size1181_w1206_h523.png\" alt=\"\" />\u003c/p>\u003cp>隨之甌樂演奏活躍于民間茶樓、酒館、梨園、樂坊等場所,還出現了郭道源、馬處士、步非姻、曹小妓等專攻甌樂的演奏家,許多地方還專門建造擊甌樓以供甌樂演奏。甌樂還悄然進入皇室、貴府之廳堂,深受文人雅士及士大夫的親睞,并留下了許多傳頌的詩賦和贊美的文章。\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2C4D53AC27477741B2E10642710F94BA378278FE_size617_w1012_h505.png\" alt=\"\" />\u003c/p>\u003cp>越窯青瓷甌樂是中國音樂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2006年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青瓷文化是慈溪地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u003c/p>\u003cp>由于歷史的變遷,特別是越窯的衰落和口傳心授傳承方式的局限,越窯青瓷甌樂慢慢地退出人們的視線而瀕臨消亡。\u003c/p>\u003cp style=\"text-align: center;\">\u003cstrong>發 掘 傳 承\u003c/strong>\u003c/p>\u003cp>隨著慈溪市委、市政府提出創建文化大市的目標任務,慈溪市將青瓷文化列為慈溪四大文化之首。慈溪市越窯青瓷甌樂研究所、慈溪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和慈溪民族樂團等單位相繼組建。\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CFBC7D80ECDE65DB787F345A6369839A753748A4_size1766_w1370_h761.png\" alt=\"\" />\u003c/p>\u003cp>有關部門和學者專著的《越窯青瓷文化史》、《寺龍口窯址》和《上林湖越窯》等先后出版。2001年《唐代樂器——越窯青瓷甌樂的研究與仿造》的項目被列入慈溪市星火計劃,瀕臨失傳的千年甌樂從此開始了新的一頁。\u003c/p>\u003cp>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章均立,是慈溪市最早關注和研究越窯青瓷甌樂的傳承人。\u003c/p>\u003cp>1989年,只有45歲的章均立,從慈溪越劇團的敲鼓司鼓崗位,轉到慈溪市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去做考古工作。他對媒體介紹道,1998年12月下旬一個寒冷的早晨,他與同事們從上林湖寺龍口的發掘處,偶然發現一件中間細兩頭粗的器皿。說是器皿,但兩頭空空,何以盛水?隨之,一只裝飾性很強的青瓷鐘破土而出。此后,在寺龍口一共挖得了鐘、塤、腰鼓、火照、鳥哨等上百件殘件和整件瓷制樂器。\u003c/p>\u003cp>就從那時候開始,正在攻讀大專中文的章均立開始從唐詩中尋找答案,因為海上“陶瓷之路”始于唐朝。很快,他從大詩人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者》詩中找到了佐證:“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在另一首《敲酒盞唱短歌》中,甌樂蹤跡更得彰顯:“越器敲來曲調成,腕頭句滑間輕清,隨風搖曳有余韻,測水淺深多泛聲。”幾經考據,章均立確證慈溪上林湖作為我國古代海上“陶瓷之路”起點的同時,更是甌樂樂器的重要燒制場所。他和同事們一邊復原考古成果,一邊尋根問“書”,不久自發組織的慈溪甌樂演奏團開始行動了。\u003c/p>\u003cp>甌樂演奏,首先要有青瓷樂器,它是甌樂傳承發展的基礎與根本。2001年12月,以民族樂團副團長章均立為組長的青瓷樂器恢復仿制課題組成立了。此課題得到瓷業大師孫邁華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他推薦最好的技師,一起承制青瓷樂器。經過一次次的仿制煅燒,和一件件挑選調試,終于研制成功越甌琴、越盤琴、瓷編鐘、瓷編罄、瓷腰鼓等一批仿唐青瓷樂器。雖然一開始青瓷樂器品種少,音域不寬,但她為甌樂的傳承發展,提供了基礎樂器的支撐。\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48DC0D14877EB786F31F94DB5E2DB8EB12B49FCB_size958_w1013_h475.png\" alt=\"\" />\u003c/p>\u003cp>慈溪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威(右),繼承父輩瓷業大師孫邁華的技術,成為越窯青瓷非遺傳承人。圖為,與外國友人交流越窯青瓷制作技術。\u003c/p>\u003cp>近年來,在越窯青瓷甌樂研究所所長陳珊岳的帶領下,與甌樂器使用與制作人員一起研究試制,拓展了青瓷甌樂內涵與外延,仿制了一批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青瓷樂器,制作出瓷鴿塤、瓷蟾塤、瓷笛、瓷奚琴、瓷簫等,還仿制了一批現代及西式樂器,如瓷中胡、瓷二胡、瓷管鐘、馬林巴形制的琴臺式方響、非洲開口瓶鼓、瓷排鼓等,仿制出瓷甌、瓷鐘等5個系列近30多個品種,極大地豐富了甌樂的樂器種類,既彌補與緩解了青瓷樂器種類的不足,又極大地提升了甌樂的舞臺展演活力。傳承唐宋青瓷甌樂,展示千年越窯古韻,其豐富的內涵必將以其獨特的風格展示于世界,并使更多的世人領略到上林青瓷文化的輝煌與燦爛。“青瓷甌樂”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u003c/p>\u003cp>慈溪民族樂團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仿造、研制唐宋青瓷樂器的同時,并挖掘、整理并創作了一批青瓷甌樂曲——\u003c/p>\u003cp style=\"text-align: center;\">\u003cstrong>創\u003c/strong>\u003cstrong> \u003c/strong>\u003cstrong>新\u003c/strong>\u003cstrong> 光 大\u003c/strong>\u003c/p>\u003cp>近年來,慈溪多次舉行青瓷甌樂作品創作及傳承發展討會,創作排練一大批青瓷甌樂文藝作品,積極參加各類音樂比賽,并屢屢獲獎。繼2007年,甌樂作品《越·瓷風》榮獲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群星大獎以后,青瓷甌樂《月下笛》;獲上海世博會“中華元素”創意大賽金獎;在浙江省民族器樂大賽中甌樂《月下笛》又獲創作、表演雙金獎;甌樂《鳴鶴夢尋》榮獲大賽創作銀獎,表演金獎;2011年甌樂《春曉》獲“上海之春”國際藝術節“江南絲竹”大賽金獎,甌樂《風中金鈴》獲浙江省社會藝術團隊大賽金獎;2012年甌樂《嘻瓷逗樂》、《達蓬山摩崖石刻隨想》分別獲省音樂新人新作賽及省音舞節雙金獎與雙銀獎。在近年的省音舞節上,甌樂作品屢屢獲獎……\u003c/p>\u003cp>他們還以流行于三北地區的姚灘音樂為素材,譜寫出了《九秋風露越窯開》、《豐收鑼鼓》等一批作品,還嘗試用青瓷排練了《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名曲……\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991B7CF4683B30CDA213AFEB01AFA77FD41CA26F_size2661_w1366_h764.png\" alt=\"\" />\u003c/p>\u003cp>為使青瓷甌樂傳播得更廣、更遠,慈溪市文化部門廣泛開展國內外文化交流與傳播展演。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1年深圳國際文博會等展演后。多次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民族器樂大賽及中國民族歌舞樂大典等專題展演。2012、2013年分別受省文化廳及寧波市政府委派赴德國、法國、美國交流演出,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特色及精美典雅的藝術表演,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得到國內外一批高層音樂專家的肯定與贊賞。\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06415FC668EEAD63ED87E1240AB3D0B1DBA81C7D_size2160_w1378_h758.png\" alt=\"\" />\u003c/p>\u003cp>2021年3月6日,時任慈溪市委書記楊勇攜帶慈溪演職團隊亮相中央電視臺《中國地名大會》欄目,獲得廣泛關注,其中慈溪甌樂藝術團的原副團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丁兆年帶領演員用手指起舞,吹奏起1998年出土于上林湖寺龍口窯址的青瓷鳥哨,一時聲驚四座,觀眾們仿佛看到了杭州灣國家濕地上水鳥自由蹁躚的樣子,橫生自然之趣。\u003c/p>\u003cp>時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黃坤明對青瓷甌樂評價道:“青瓷甌樂藝術作為中國瓷樂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間器樂表演形式,旋律清麗委婉,節奏跌宕起伏,古風濃郁,好似夏日里吹來的一陳涼風,讓人耳目一新。樂曲既表演出了一種古樸典雅的美感,又體現出現代的氣息和風格,具有很明顯的江浙一帶地方特色,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很好的傳承和弘揚”。\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640513D7507AD0C273FF9C0757279DD97C4CAD29_size0_w1_h1.gif\" style=\"width: 1px;\" />\u003c/p>\u003cp>甌樂團被寧波市委命名為寧波市文化建設示范點,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上海世博會活動先進集體、被省文化廳授予浙江省優秀社會藝術團隊,2014年又被命名為“寧波市國際文化交流傳播基地”。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青瓷甌樂,已成為慈溪、寧波、浙江一張對外交流展示的非遺文化名片。\u003c/p>\u003cp>(鳳凰網寧波頻道顧挺 歐越團供圖)\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胡佳琪","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社會","cateid":"548308","catename":"鳳凰網寧波","logo":"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01010/11/wemedia/5a68ca01a436772927546cfba868774629fcaea8_size286_w1600_h1600.jpg","description":"鳳凰網寧波頻道,每天向您傳播寧波最新最快新聞資訊。","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548308","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548308","eAccountId":548308,"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80237075","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newsTime":"2022-11-25 16:05:11","lastArticleAddress":"來自北京"}},"safeLevel":1,"keywords":"青瓷,樂器,越窯,月下笛,古韻,風中金鈴,鳴鶴夢尋,嘻瓷逗樂,越·瓷風,春江花月夜","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青瓷甌樂,穿越古今,盛譽天下—— 青瓷甌樂曲《上林追憶》、《九秋風露越窯開》、《越·瓷風》分別獲得寧波第八屆音舞節創作、表演雙金獎,浙江省民族器樂大賽表演金獎、創作銀獎,全國社會文化最高政府獎—全國群星大獎; 青瓷甌樂《月下笛》、獲上海世博會“中華元素”創意大賽金獎,在浙江省民族器樂大賽中獲創作、表演雙金獎; 甌樂《鳴鶴夢尋》在浙江省民族器樂大賽中榮獲創作銀獎,表演金獎; 甌樂《春曉》,2011年,獲“上海之春”國際藝術節“江南絲竹”大賽金獎; 甌樂《風中金鈴》獲浙江省社會藝術團隊大賽金獎; 甌樂《嘻瓷逗樂》、《達蓬山摩崖石刻隨想》,2012年,分別獲省音樂新人新作賽及省音舞節雙金獎與雙銀獎。 重 見 陽 光 “甌”的名稱,源于遠古。“甌”源為“區”,是一種陶瓷器皿。明《洪武正韻》謂“今俗謂碗深者為甌。”明《正字通》說:“俗謂茶杯為甌。所謂越甌,就是越州窯燒制的茶碗、飯碗、酒杯等餐飲器具,唐宋時期人們均稱之為“越甌”。在音樂發達的唐宋時期,“越甌”不僅是茶桌酒席上的一種餐飲器具,還是一種演奏樂器。越窯青瓷甌樂,是遠古擊缶之樂的延續與發展。 中國歷來就有以陶瓷樂器和器皿演奏音樂的傳統,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塤,長江流域春秋戰國墓葬大量出土的原始陶瓷樂器,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龍口越窯遺址出土的唐宋時期青瓷樂器,及有關歷史文獻記載,證明這一傳統歷經商、周、秦、漢而綿延不絕,在唐宋時期,越窯青瓷甌樂因越窯的興盛而盛行,長達1100余年,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崇高的地位。1998年,慈溪上林湖寺龍口越窯遺址出土了一批(33件)越甌、越盤、越塤和越鼓等一批唐宋青瓷樂器,使千年歷史文化得以再現,佐證了上林湖集我國青瓷發祥地、“唐宋瓷都”、“海上陶瓷之路”始發地和“秘色瓷”中心產區于一身。中唐時期,慈溪上林越窯生產的“秘色瓷”成為朝貢珍品,是中國最重要的古代瓷窯址之一。 隨之甌樂演奏活躍于民間茶樓、酒館、梨園、樂坊等場所,還出現了郭道源、馬處士、步非姻、曹小妓等專攻甌樂的演奏家,許多地方還專門建造擊甌樓以供甌樂演奏。甌樂還悄然進入皇室、貴府之廳堂,深受文人雅士及士大夫的親睞,并留下了許多傳頌的詩賦和贊美的文章。 越窯青瓷甌樂是中國音樂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2006年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青瓷文化是慈溪地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由于歷史的變遷,特別是越窯的衰落和口傳心授傳承方式的局限,越窯青瓷甌樂慢慢地退出人們的視線而瀕臨消亡。 發 掘 傳 承 隨著慈溪市委、市政府提出創建文化大市的目標任務,慈溪市將青瓷文化列為慈溪四大文化之首。慈溪市越窯青瓷甌樂研究所、慈溪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和慈溪民族樂團等單位相繼組建。 有關部門和學者專著的《越窯青瓷文化史》、《寺龍口窯址》和《上林湖越窯》等先后出版。2001年《唐代樂器——越窯青瓷甌樂的研究與仿造》的項目被列入慈溪市星火計劃,瀕臨失傳的千年甌樂從此開始了新的一頁。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章均立,是慈溪市最早關注和研究越窯青瓷甌樂的傳承人。 1989年,只有45歲的章均立,從慈溪越劇團的敲鼓司鼓崗位,轉到慈溪市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去做考古工作。他對媒體介紹道,1998年12月下旬一個寒冷的早晨,他與同事們從上林湖寺龍口的發掘處,偶然發現一件中間細兩頭粗的器皿。說是器皿,但兩頭空空,何以盛水?隨之,一只裝飾性很強的青瓷鐘破土而出。此后,在寺龍口一共挖得了鐘、塤、腰鼓、火照、鳥哨等上百件殘件和整件瓷制樂器。 就從那時候開始,正在攻讀大專中文的章均立開始從唐詩中尋找答案,因為海上“陶瓷之路”始于唐朝。很快,他從大詩人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者》詩中找到了佐證:“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在另一首《敲酒盞唱短歌》中,甌樂蹤跡更得彰顯:“越器敲來曲調成,腕頭句滑間輕清,隨風搖曳有余韻,測水淺深多泛聲。”幾經考據,章均立確證慈溪上林湖作為我國古代海上“陶瓷之路”起點的同時,更是甌樂樂器的重要燒制場所。他和同事們一邊復原考古成果,一邊尋根問“書”,不久自發組織的慈溪甌樂演奏團開始行動了。 甌樂演奏,首先要有青瓷樂器,它是甌樂傳承發展的基礎與根本。2001年12月,以民族樂團副團長章均立為組長的青瓷樂器恢復仿制課題組成立了。此課題得到瓷業大師孫邁華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他推薦最好的技師,一起承制青瓷樂器。經過一次次的仿制煅燒,和一件件挑選調試,終于研制成功越甌琴、越盤琴、瓷編鐘、瓷編罄、瓷腰鼓等一批仿唐青瓷樂器。雖然一開始青瓷樂器品種少,音域不寬,但她為甌樂的傳承發展,提供了基礎樂器的支撐。 慈溪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威(右),繼承父輩瓷業大師孫邁華的技術,成為越窯青瓷非遺傳承人。圖為,與外國友人交流越窯青瓷制作技術。 近年來,在越窯青瓷甌樂研究所所長陳珊岳的帶領下,與甌樂器使用與制作人員一起研究試制,拓展了青瓷甌樂內涵與外延,仿制了一批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青瓷樂器,制作出瓷鴿塤、瓷蟾塤、瓷笛、瓷奚琴、瓷簫等,還仿制了一批現代及西式樂器,如瓷中胡、瓷二胡、瓷管鐘、馬林巴形制的琴臺式方響、非洲開口瓶鼓、瓷排鼓等,仿制出瓷甌、瓷鐘等5個系列近30多個品種,極大地豐富了甌樂的樂器種類,既彌補與緩解了青瓷樂器種類的不足,又極大地提升了甌樂的舞臺展演活力。傳承唐宋青瓷甌樂,展示千年越窯古韻,其豐富的內涵必將以其獨特的風格展示于世界,并使更多的世人領略到上林青瓷文化的輝煌與燦爛。“青瓷甌樂”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慈溪民族樂團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仿造、研制唐宋青瓷樂器的同時,并挖掘、整理并創作了一批青瓷甌樂曲—— 創 新 光 大 近年來,慈溪多次舉行青瓷甌樂作品創作及傳承發展討會,創作排練一大批青瓷甌樂文藝作品,積極參加各類音樂比賽,并屢屢獲獎。繼2007年,甌樂作品《越·瓷風》榮獲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群星大獎以后,青瓷甌樂《月下笛》;獲上海世博會“中華元素”創意大賽金獎;在浙江省民族器樂大賽中甌樂《月下笛》又獲創作、表演雙金獎;甌樂《鳴鶴夢尋》榮獲大賽創作銀獎,表演金獎;2011年甌樂《春曉》獲“上海之春”國際藝術節“江南絲竹”大賽金獎,甌樂《風中金鈴》獲浙江省社會藝術團隊大賽金獎;2012年甌樂《嘻瓷逗樂》、《達蓬山摩崖石刻隨想》分別獲省音樂新人新作賽及省音舞節雙金獎與雙銀獎。在近年的省音舞節上,甌樂作品屢屢獲獎…… 他們還以流行于三北地區的姚灘音樂為素材,譜寫出了《九秋風露越窯開》、《豐收鑼鼓》等一批作品,還嘗試用青瓷排練了《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名曲…… 為使青瓷甌樂傳播得更廣、更遠,慈溪市文化部門廣泛開展國內外文化交流與傳播展演。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1年深圳國際文博會等展演后。多次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民族器樂大賽及中國民族歌舞樂大典等專題展演。2012、2013年分別受省文化廳及寧波市政府委派赴德國、法國、美國交流演出,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特色及精美典雅的藝術表演,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得到國內外一批高層音樂專家的肯定與贊賞。 2021年3月6日,時任慈溪市委書記楊勇攜帶慈溪演職團隊亮相中央電視臺《中國地名大會》欄目,獲得廣泛關注,其中慈溪甌樂藝術團的原副團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丁兆年帶領演員用手指起舞,吹奏起1998年出土于上林湖寺龍口窯址的青瓷鳥哨,一時聲驚四座,觀眾們仿佛看到了杭州灣國家濕地上水鳥自由蹁躚的樣子,橫生自然之趣。 時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黃坤明對青瓷甌樂評價道:“青瓷甌樂藝術作為中國瓷樂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間器樂表演形式,旋律清麗委婉,節奏跌宕起伏,古風濃郁,好似夏日里吹來的一陳涼風,讓人耳目一新。樂曲既表演出了一種古樸典雅的美感,又體現出現代的氣息和風格,具有很明顯的江浙一帶地方特色,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很好的傳承和弘揚”。 甌樂團被寧波市委命名為寧波市文化建設示范點,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上海世博會活動先進集體、被省文化廳授予浙江省優秀社會藝術團隊,2014年又被命名為“寧波市國際文化交流傳播基地”。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青瓷甌樂,已成為慈溪、寧波、浙江一張對外交流展示的非遺文化名片。 (鳳凰網寧波頻道顧挺 歐越團供圖)越窯青瓷的前世今生 展示甌樂千年古韻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