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2022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暨“穿·越千年”2022溫州時裝周開幕\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一\u003c/strong>\u003c/p>\u003cp>眾所周知,文博會也是連接文化生產與消費的重要一環。6年來,寧波文博會取得了豐碩成果,吸引超5000家企業參展,達成重大項目投資額超600億元。溫州文博會舉辦9年來,超4600家企業參展,實地觀展人次超200萬。\u003c/p>\u003cp>這一次,兩地舉辦文博會,不僅牽動了廣大文化企業的“神經”,更見證了一個個文化產業項目從紙上協議變為精彩現實。意義也相當明顯:它們將有力促進文化產業交流和發展,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新業態。\u003c/p>\u003cp>有人會問:疫情之下,文博會還有舉辦的必要性嗎?不可否認,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展會都取消了。如果文博會取消或者延期,從業者和觀眾大概也是能理解的。畢竟,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交流合作,也許會因文博會的缺席而有所放緩或減弱,但并不會停止。\u003c/p>\u003cp>但是歲末初冬,這兩場文博會的“雖遲但到”,除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堅持,還能看到一種態度和信心。\u003c/p>\u003cp>鄭永年教授曾說,“做品牌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經過多年培育,這兩場文博會已成為浙江文化會展的重點品牌。寧波文博會之前已成功舉辦6屆,逐步成長為綜合性文旅產業博覽會,今年首次拿到了“海絲之路”這塊“營業執照”。算上這屆,溫州文博會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九屆,品牌效應和人文特色不斷凸顯。\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img alt=\"圖片\"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0E732657C7CB4E96C45E8950CA5735FE733A34ED_size160_w1080_h810.jpg\"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2022海絲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覽會配套活動:第四屆中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u003c/p>\u003cp>在面臨諸多挑戰的情況下,兩個城市的文博會并沒有中斷,體現的是主辦方及文化產業從業者對文博會品牌的珍惜與呵護。\u003c/p>\u003cp>就在一個月前,知名的法蘭克福書展開幕。有評論稱,“人們以巨大的熱情建造的展臺是樂觀主義的證明”。其實,當一個城市堅持舉辦文博會,當參展商不遠千里來到現場,這既是一種雙向奔赴,也是一種信心告白。\u003c/p>\u003cp>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博會本身就樹立了一個“榜樣”,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它的堅韌和樂觀充分展現了“文化”的力量。發展文化產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文化更好地托舉美好生活,而文博會在堅持中,也讓自身成為一個閃光的文化符號。\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二\u003c/strong>\u003c/p>\u003cp>文化會展的背后是文化和產業的支撐。\u003c/p>\u003cp>寧波面向大海,有著2500年港口發展史,同時制造業基礎雄厚,國家級單項冠軍總數位列全國第一,通過插上創意的翅膀,文化制造業煥發出青春風采。如“文化裝備第一股”大豐實業以綠色科技驚艷點亮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國內最大的筆類產品出口商“貝發”與國潮牽手,推出國家重大展會活動專用筆。\u003c/p>\u003cp>溫州擁有深厚文脈和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鞋服、印刷、禮品、制筆、教玩具等輕工產業發達,為溫州文化產業的時尚薈萃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img alt=\"圖片\"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6A34C4B909CE0C3B85F1198C2AC189993345172B_size1269_w1080_h720.png\"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溫州文博會歌舞《宋舞》,帶觀眾感受宋韻甌風\u003c/p>\u003cp>這兩座城市也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綿延的歷史文脈、產業的快速發展,是這兩座城市舉辦文博會的底氣。\u003c/p>\u003cp>兩場文博會的名稱雖然不同,但都展現了國際元素。如海絲之路文旅博覽會期間,寧波主動與其他海絲之路節點城市“鏈接”,寧波天一閣與意大利的馬拉斯特塔、美第奇洛倫佐兩座最古老的圖書館展開云端對話,5位寧波棋手與5位德國棋手進行中國象棋的云端對弈;溫州文博會也突破了本土文化的“結界”,邀請意大利、泰國、老撾、越南等國家專門設立展館,帶來特色文創產品。\u003c/p>\u003cp>之所以能夠打出“海絲”和“國際”的品牌,也在于這兩座城市自古以來所具有的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以及開放包容的氣質。\u003c/p>\u003cp>大家都知道,寧波是海絲之路始發港和浙東運河入??冢瑢幉◣透锹劽煜拢皶毓沤瘛⒏弁ㄌ煜隆鄙钊肴诵摹刂葑鳛楦母镩_放的前沿地,目前共有270萬溫州人在外經商,其中近70萬人在世界131個國家和地區發展,38萬人活躍在“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和地區。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發現,更是實證了溫州古碼頭就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出發之地。海風吹拂千年,溫州人的足跡遍及世界。\u003c/p>\u003cp>可以說,開放合作是刻入寧波人、溫州人身體里的基因,也是兩場文博會的鮮明特色。\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img alt=\"圖片\"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06E18CE358BB1A2093871C7F6F72A8FB71E179CB_size131_w1080_h720.jpg\"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2022海絲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覽會配套活動:書·話——世界現存最古老三大藏書樓云端對話\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三\u003c/strong>\u003c/p>\u003cp>前兩天,筆者實地“探營”溫州文博會,雖然對參加人數有所限制,但是展會的標準并沒有降低。\u003c/p>\u003cp>28個分會場、總展覽面積近30000平方米,來自海外18個國家駐中國的企業代表及國內30多個城市的500多家企業參展,可以說“陣容很齊”。借文博會之眼,我們可以看到兩地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創意”“文化+農業”“文化+制造”等多元內容,打開了人們對于文化產業的諸多想象。\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u003cimg alt=\"圖片\"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48/8B99D4E93A0D034F9B096EED48DF214F18632694_size649_w1080_h573.png\"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溫州文博會百名大師館集中展出13類100多件大師力作\u003c/p>\u003cp>雖然本屆海絲之路文旅博覽會以線上舉辦為主,溫州文博會規模也有所變小,但誠意不減,為觀眾甄選了更多精品,可以說更“香”了。比如,“中國百名工藝美術大師作品聯展”上,黃楊木雕、甌窯、石雕、瓷器等100多件優秀工美作品合力輸出了非遺魅力。首次來寧波舉辦的法國百年工坊展,展出了40余件法國頂級工藝品。\u003c/p>\u003cp>作為文博會的“標配”,探討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論壇活動,國內外產學研“最強大腦”的同臺碰撞,總是令人期待?!白屛奈锘钇饋恚何幕z產與當代智造”主題論壇,探討了如何發揮寧波的制造業優勢,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發起的手工藝50人論壇圍繞“藝術當隨時代·手藝當領時尚”主題,共同探尋傳統手工藝時尚化新路徑……這些都是具有行業前瞻性的議題。\u003c/p>\u003cp>當然,文博會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都是有限的。如何讓群眾有更多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功夫在詩外”,萬物皆為媒。文博會之外,我們要看見“更大的世界”,更大限度地拓展文化空間,該怎么辦?\u003c/p>\u003cp>筆者以為,我們還需要打造更多文創IP。擁抱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利用“文化+”融合打造有傳播力、影響力的文創IP,讓深厚的歷史文化與當代的流行時尚“合體”,通過文學、動漫、影視、游戲等“新文創”講好浙江故事,這是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u003c/p>\u003cp>我們也需要更多的文化空間。文化空間不需要富麗堂皇,從身邊的老廠房、工業遺址和商業綜合體入手,植入文化元素,同樣可以將一個個物理空間打造成文化空間、精神家園,讓群眾腳步所至之處,皆能感受文化之韻的延綿不絕和文化之美的浸潤人心。\u003c/p>\u003cp>來源:浙江宣傳\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胡佳琪","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社會","cateid":"548308","catename":"鳳凰網寧波","logo":"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01010/11/wemedia/5a68ca01a436772927546cfba868774629fcaea8_size286_w1600_h1600.jpg","description":"鳳凰網寧波頻道,每天向您傳播寧波最新最快新聞資訊。","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548308","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548308","eAccountId":548308,"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80237075","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newsTime":"2022-11-22 10:00:45","lastArticleAddress":"來自北京"}},"keywords":"文博會,溫州,文化產業,寧波,博覽會,海絲,文化,云端,疫情,展會","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這兩天,2022海絲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覽會、2022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了,雖然姍姍來遲,但熱度不減。 數據為證:截至目前,海絲文旅博覽會各項直播活動吸引144.5萬人次實時觀看,云展廳吸引11.5萬人次參觀,100萬元文旅消費券在1分鐘內秒空。開幕式首日,溫州文博會主分會場共有17萬市民到場觀展。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全部活動成交額已破4000萬元。 數據的背后,彰顯的是文博會的蓬勃生機。值得思考的是,疫情之下,為何仍要堅持舉辦文博會?對于文博會,我們還有什么期待? 2022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暨“穿·越千年”2022溫州時裝周開幕 一 眾所周知,文博會也是連接文化生產與消費的重要一環。6年來,寧波文博會取得了豐碩成果,吸引超5000家企業參展,達成重大項目投資額超600億元。溫州文博會舉辦9年來,超4600家企業參展,實地觀展人次超200萬。 這一次,兩地舉辦文博會,不僅牽動了廣大文化企業的“神經”,更見證了一個個文化產業項目從紙上協議變為精彩現實。意義也相當明顯:它們將有力促進文化產業交流和發展,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新業態。 有人會問:疫情之下,文博會還有舉辦的必要性嗎?不可否認,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展會都取消了。如果文博會取消或者延期,從業者和觀眾大概也是能理解的。畢竟,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交流合作,也許會因文博會的缺席而有所放緩或減弱,但并不會停止。 但是歲末初冬,這兩場文博會的“雖遲但到”,除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堅持,還能看到一種態度和信心。 鄭永年教授曾說,“做品牌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經過多年培育,這兩場文博會已成為浙江文化會展的重點品牌。寧波文博會之前已成功舉辦6屆,逐步成長為綜合性文旅產業博覽會,今年首次拿到了“海絲之路”這塊“營業執照”。算上這屆,溫州文博會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九屆,品牌效應和人文特色不斷凸顯。 2022海絲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覽會配套活動:第四屆中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 在面臨諸多挑戰的情況下,兩個城市的文博會并沒有中斷,體現的是主辦方及文化產業從業者對文博會品牌的珍惜與呵護。 就在一個月前,知名的法蘭克福書展開幕。有評論稱,“人們以巨大的熱情建造的展臺是樂觀主義的證明”。其實,當一個城市堅持舉辦文博會,當參展商不遠千里來到現場,這既是一種雙向奔赴,也是一種信心告白。 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博會本身就樹立了一個“榜樣”,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它的堅韌和樂觀充分展現了“文化”的力量。發展文化產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文化更好地托舉美好生活,而文博會在堅持中,也讓自身成為一個閃光的文化符號。 二 文化會展的背后是文化和產業的支撐。 寧波面向大海,有著2500年港口發展史,同時制造業基礎雄厚,國家級單項冠軍總數位列全國第一,通過插上創意的翅膀,文化制造業煥發出青春風采。如“文化裝備第一股”大豐實業以綠色科技驚艷點亮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國內最大的筆類產品出口商“貝發”與國潮牽手,推出國家重大展會活動專用筆。 溫州擁有深厚文脈和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鞋服、印刷、禮品、制筆、教玩具等輕工產業發達,為溫州文化產業的時尚薈萃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 溫州文博會歌舞《宋舞》,帶觀眾感受宋韻甌風 這兩座城市也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綿延的歷史文脈、產業的快速發展,是這兩座城市舉辦文博會的底氣。 兩場文博會的名稱雖然不同,但都展現了國際元素。如海絲之路文旅博覽會期間,寧波主動與其他海絲之路節點城市“鏈接”,寧波天一閣與意大利的馬拉斯特塔、美第奇洛倫佐兩座最古老的圖書館展開云端對話,5位寧波棋手與5位德國棋手進行中國象棋的云端對弈;溫州文博會也突破了本土文化的“結界”,邀請意大利、泰國、老撾、越南等國家專門設立展館,帶來特色文創產品。 之所以能夠打出“海絲”和“國際”的品牌,也在于這兩座城市自古以來所具有的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以及開放包容的氣質。 大家都知道,寧波是海絲之路始發港和浙東運河入海口,寧波幫更是聞名天下,“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深入人心。溫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目前共有270萬溫州人在外經商,其中近70萬人在世界131個國家和地區發展,38萬人活躍在“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和地區。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發現,更是實證了溫州古碼頭就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出發之地。海風吹拂千年,溫州人的足跡遍及世界。 可以說,開放合作是刻入寧波人、溫州人身體里的基因,也是兩場文博會的鮮明特色。 2022海絲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覽會配套活動:書·話——世界現存最古老三大藏書樓云端對話 三 前兩天,筆者實地“探營”溫州文博會,雖然對參加人數有所限制,但是展會的標準并沒有降低。 28個分會場、總展覽面積近30000平方米,來自海外18個國家駐中國的企業代表及國內30多個城市的500多家企業參展,可以說“陣容很齊”。借文博會之眼,我們可以看到兩地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創意”“文化+農業”“文化+制造”等多元內容,打開了人們對于文化產業的諸多想象。 溫州文博會百名大師館集中展出13類100多件大師力作 雖然本屆海絲之路文旅博覽會以線上舉辦為主,溫州文博會規模也有所變小,但誠意不減,為觀眾甄選了更多精品,可以說更“香”了。比如,“中國百名工藝美術大師作品聯展”上,黃楊木雕、甌窯、石雕、瓷器等100多件優秀工美作品合力輸出了非遺魅力。首次來寧波舉辦的法國百年工坊展,展出了40余件法國頂級工藝品。 作為文博會的“標配”,探討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論壇活動,國內外產學研“最強大腦”的同臺碰撞,總是令人期待?!白屛奈锘钇饋恚何幕z產與當代智造”主題論壇,探討了如何發揮寧波的制造業優勢,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發起的手工藝50人論壇圍繞“藝術當隨時代·手藝當領時尚”主題,共同探尋傳統手工藝時尚化新路徑……這些都是具有行業前瞻性的議題。 當然,文博會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都是有限的。如何讓群眾有更多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功夫在詩外”,萬物皆為媒。文博會之外,我們要看見“更大的世界”,更大限度地拓展文化空間,該怎么辦? 筆者以為,我們還需要打造更多文創IP。擁抱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利用“文化+”融合打造有傳播力、影響力的文創IP,讓深厚的歷史文化與當代的流行時尚“合體”,通過文學、動漫、影視、游戲等“新文創”講好浙江故事,這是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我們也需要更多的文化空間。文化空間不需要富麗堂皇,從身邊的老廠房、工業遺址和商業綜合體入手,植入文化元素,同樣可以將一個個物理空間打造成文化空間、精神家園,讓群眾腳步所至之處,皆能感受文化之韻的延綿不絕和文化之美的浸潤人心。 來源:浙江宣傳“文博”的持久張力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