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寧波市江北區農業農村局獲悉,去年以來,江北區著力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全力推進耕地“非糧化”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全區至今年年底完成糧食功能區內約1.2萬畝整治優化的目標,目前該區已完成整治優化面積1.01萬畝,全市排名前三;完成耕地拋荒復種630余畝,復種完成率81.47%。
據了解,江北區耕地保有量8.6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面積5.62萬畝,糧食功能區面積2.63萬畝。根據“非糧化”調查成果,我區耕地“非糧化”總面積約3.6萬畝。“非糧化”問題主要種植苗木和多年生經濟作物兩大類。
這幾天,在莊橋街道胡家村的農田內,400畝小麥長勢喜人,翠綠的麥苗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搖曳出生命的律動。而不久前,這里還種植著一片梨樹。“這里原先分散種植著200多畝的老梨樹,分別屬于村里20多名農戶。梨樹老了,產出的梨子品質不太好,收益也比較低。種梨樹的農戶年紀比較大了,聽到‘非糧化’整治的政策后,都積極響應。村里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將200多畝分散的梨樹,打通優化成400畝糧田,租給大戶規模化種植。”胡家村相關負責人表示,清退梨樹時,村里給予農戶每畝1.8萬元的補貼,區里每年也有其他補助。土地租給種糧大戶后,土地租金提高使村集體每年分紅也變多了,村民都比較滿意。
在開展整治優化糧田的工作中,江北區堅決遏制增量、消化存量,健全耕地“非糧化”巡查、監測監管機制,定期進行區內糧功區衛星影像拍攝。對于新增的“非糧化”問題,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本著“積極穩妥、處置存量”的原則,迅速啟動區內糧功區調整優化工作,通過實地調查,快速摸清調整需求,挖掘調整潛力。按照“成本節約、產業優化、集中連片、適度統籌”的思路,統籌研究制定全區糧功區調整優化方案。
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結合“兩非”整治工作實際,計劃開展區現代化糧食產業園建設項目,本著現代農業、數字農業、綠色循環農業等目標,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