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學生走進院所實驗室\u003c/p>\u003cp>三項任務暢通校內外合作渠道\u003c/p>\u003cp>一是推動社會化科技教育課程走進學校。邀請國家級科學家為孩子們啟蒙科學思想,每年開展不少于100場科學家報告,惠及青少年3萬以上,覆蓋全市城區、農村、山區等學校,其中農村和山區學校不少于20%;牽線發動市級以上學(協)會的專家資源同學校合作,打造50個以上優質的科學素養系列課程,促進不少于100對“校會合作”,為義務段學校提供長期的輔助教學,豐富“雙減”后的課后服務。\u003c/p>\u003cp>二是鼓勵青少年走進科技教育實踐基地。每個科普教育基地提供1個以上精品研學課程和10個以上課外拓展課程,每年組織至少100個科普教育基地為青少年開展至少1000場基地研學活動,惠及1萬名以上青少年;啟動“科技燃夢”科技型企業開放日活動,組織青少年走進企業科研及生產一線,為心懷科技夢想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每年組織發動50場以上“高校(科研機構)開放日”活動。\u003c/p>\u003cp>三是優化“N+”活動內容,加強青少年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升級“科技新苗培養計劃”,將科技新苗的培養對象由高中段學生向初中段、小學段延伸;拓展家庭親子科教形式,支持社會科普力量組建“線上科學俱樂部”“家庭實驗室聯盟”等線上平臺;著力打造科學嘉年華品牌,持續掀起科學風潮;全市各中小學配備足夠的專職科學課程教師和兼職科技輔導員,市科協負責教師培訓。\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51/87BCC2236B3DC4F15F15421943031B6512258A74_size187_w1080_h717.jpg\" />\u003c/p>\u003cp>科技活動進校園\u003c/p>\u003cp>四大保障添彩“雙減”課后服務\u003c/p>\u003cp>寧波市科協和市教育局建立聯席例會制度,統一領導、協調推進“雙進”助力“雙減”;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科技教育經費的多元投入保障機制,使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投入總量與青少年科技教育發展實際需求相適應;加強考核監督,建立激勵機制,教育部門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列入中小學校發展性評價的重要內容;營造良好氛圍,加強典型引導,為課后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u003c/p>\u003cp>實施意見分三年推進,2022年底,完成社會化科技教育課程和科技教育實踐基地資源整合梳理,開展試點和各平臺搭建工作;2023年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完成目標任務50%以上;2024年底,各項工作全面鋪開,基本完成全部目標任務,營造良好氛圍。\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胡佳琪","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社會","cateid":"548308","catename":"鳳凰網寧波","logo":"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01010/11/wemedia/5a68ca01a436772927546cfba868774629fcaea8_size286_w1600_h1600.jpg","description":"鳳凰網寧波頻道,每天向您傳播寧波最新最快新聞資訊。","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548308","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548308","eAccountId":548308,"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80237075","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newsTime":"2021-12-12 19:08:00","lastArticleAddress":"來自北京"}},"keywords":"青少年,科技,課程,助力,基地,雙減,寧波,課后服務,學校,教育局","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雙減”政策實施之后,中小學生該往何處去?全省各級科協積極作為、主動擔當,一方面組織科技館、科學家精神培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各類科普場所,科學謀劃,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另一方面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走出實驗室,主動走進校園送科普,在青少年心中自幼種下科學的種子。本號特開辟“科普助力‘雙減’在行動”專欄,實時輯錄各地活動亮點和動態,敬請關注和賜稿。 為推動“雙減”落地落實,加快構建良好教育生態,寧波市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大力推進課后服務課程建設,市科協、市教育局聯合印發《關于“雙進”助力“雙減”加強青少年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五大目標促成科、教深度融合 “雙減”全面落地之后,寧波市義務段學校“1+X”課后服務呈現出勃勃生機,1小時的基礎托管每個學校都能輕松提供,但1小時的“X”拓展課程卻面臨了考驗,非學科類的校本拓展課程的開發需要時間、教師需要專業培訓,“X”拓展課是否吸引學生、是否滿足家長需求一時之間成了學生能否在校內“學足”“學好”的試金石。 寧波市對標當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要求,充分發揮敢為人先的精神,部門和協會深度融合,合力推進社會資源助力課后服務模式。市科協和市教育局發揮組織優勢和樞紐作用,將梳理一批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資源,打造一批社會化科技教育精品課程,組建一支“科技教育志愿者”隊伍,通過政府服務采購的方式為義務段學校提供課后服務,搭建一批科技類志趣聚集的青少年成長通道,探索以興趣特長為導向的一貫制培養模式,升級一批青少年科技活動展示平臺,加強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 學生走進院所實驗室 三項任務暢通校內外合作渠道 一是推動社會化科技教育課程走進學校。邀請國家級科學家為孩子們啟蒙科學思想,每年開展不少于100場科學家報告,惠及青少年3萬以上,覆蓋全市城區、農村、山區等學校,其中農村和山區學校不少于20%;牽線發動市級以上學(協)會的專家資源同學校合作,打造50個以上優質的科學素養系列課程,促進不少于100對“校會合作”,為義務段學校提供長期的輔助教學,豐富“雙減”后的課后服務。 二是鼓勵青少年走進科技教育實踐基地。每個科普教育基地提供1個以上精品研學課程和10個以上課外拓展課程,每年組織至少100個科普教育基地為青少年開展至少1000場基地研學活動,惠及1萬名以上青少年;啟動“科技燃夢”科技型企業開放日活動,組織青少年走進企業科研及生產一線,為心懷科技夢想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每年組織發動50場以上“高校(科研機構)開放日”活動。 三是優化“N+”活動內容,加強青少年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升級“科技新苗培養計劃”,將科技新苗的培養對象由高中段學生向初中段、小學段延伸;拓展家庭親子科教形式,支持社會科普力量組建“線上科學俱樂部”“家庭實驗室聯盟”等線上平臺;著力打造科學嘉年華品牌,持續掀起科學風潮;全市各中小學配備足夠的專職科學課程教師和兼職科技輔導員,市科協負責教師培訓。 科技活動進校園 四大保障添彩“雙減”課后服務 寧波市科協和市教育局建立聯席例會制度,統一領導、協調推進“雙進”助力“雙減”;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科技教育經費的多元投入保障機制,使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投入總量與青少年科技教育發展實際需求相適應;加強考核監督,建立激勵機制,教育部門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列入中小學校發展性評價的重要內容;營造良好氛圍,加強典型引導,為課后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 實施意見分三年推進,2022年底,完成社會化科技教育課程和科技教育實踐基地資源整合梳理,開展試點和各平臺搭建工作;2023年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完成目標任務50%以上;2024年底,各項工作全面鋪開,基本完成全部目標任務,營造良好氛圍。
科普助力“雙減”在行動丨寧波 :“雙進”助力“雙減” 為課后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


獨家搶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