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從1998年創辦至今,一年一屆,共24屆,中國(象山)開漁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舉辦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品牌溢價最高的民間節慶類活動之一,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海洋慶典節日。其成長之快,勢頭之健,令世人驚嘆。\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31ACA9AD5A058FE0DE44135BEDABBBBB04C47CFD_size160_w1080_h72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象山的開放大氣、兼容并蓄、敢闖敢冒、奮勇爭先,成就了中國(象山)開漁節。開漁節也已融入象山文化,成為象山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推動“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54407B69E70A7A44E62B68D77353548A31CB6232_size104_w768_h485.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strong>開放與堅守:\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城市精神的詮釋\u003c/strong>\u003c/p>\u003cp>象山人緣海而居,與魚相伴。在與海洋共生共存的大舞臺上,漁民義不容辭地成為了海洋的代言人。23年來,每一屆開漁節內容有變,側重不同,新事物新面孔不斷出現,唯一不變的是“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自己”的宣言從未更改。\u003c/p>\u003cp>早在1998年舉辦第一屆中國開漁節時,面對漁業資源衰竭、捕撈強度增大、海洋環境惡化的新情況,象山漁民就發出了“保護海洋”的強烈呼吁,率先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延長東海漁區休漁期的建議,并被采納。\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AFFC8BF477B5D8A3EC98F4619D94E962F8CFFF0E_size113_w1080_h72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2000年第三屆中國開漁節之前,石浦鎮的21位漁老大又發出了保護海洋倡議,并自發成立了我國第一個以保護海洋為宗旨的“中國漁民藍色保護志愿者行動”小組,喊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自己”的口號,并讓善待海洋的倡議書隨著漂流瓶漂向世界的各個角落。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總干事夏瓏女士曾為之題詞,新西蘭、加拿大總理曾專門來函。\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C33DAFD32B5A2C9577AE7891FF71A91BA28AACB0_size48_w768_h539.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2002年9月15日上午,在第五屆中國開漁節上,中國漁民“藍保”行動指導委員會宣告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海洋為宗旨的非政府組織常設機構。第九屆開漁節期間,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批準在象山設立“中國青年志愿者藍色護海行動基地”。\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DD411E170A460DC11C948A239F78A9EB9D34E076_size107_w1080_h101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漁民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不斷增強——每艘漁船的出海行頭中,都有一摞嶄新的“環保袋”;每當誤捕中華鱘、達氏鱘、海龜等國家保護動物時,漁民們都會及時放生……\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D176CC59580E539DF4BCB8041DA0D5AF4CDB7C63_size81_w1080_h72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曾在韭山列島出現又消失的中華鳳頭燕鷗,因極為罕見、蹤跡神秘而被譽為“神話之鳥”。據鳥類學家2011年調查,這種鳥類全球數量不足50只,從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在政府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韭山列島已連續9年成功實施燕鷗招引和監測項目,孵化出115只中華鳳頭燕鷗,占世界各繁殖地總量的80%以上。\u003c/p>\u003cp>\u003cstrong>傳承與發揚:\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城市文化的風景\u003c/strong>\u003c/p>\u003cp>文化是節慶的生命,開漁節正是由于根植于象山富有海洋特色的傳統文化,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0971A7D4DBF30243A73D1C73BBC3877C9C00995D_size75_w1080_h72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海風獵獵,旌旗飄飄,激揚的號角響徹云霄。9月16日上午,第二十四屆中國(象山)開漁節祭海儀式在中國漁村舉行,向世人展現漁家民俗盛典。\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7089C60751709E2467F642D13482646ACDF72A25_size72_w768_h421.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祭海儀式是中國(象山)開漁節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也是象山人知恩圖報的精神寫照。今年的祭海儀式對禮儀服裝、飾品等,進行了重新設計。本次開漁節服飾總指導姚玉蓮是新紅幫裁縫的典型代表之一,她的團隊承擔了開漁節100余套服裝的設計制作工作,讓富有象山非遺特色的服飾,充分展現在東海漁民感恩海洋、保護海洋的祭祀禮儀中。\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BC445EDE6B5628CA6BB2315896AAEF1F0A21060F_size89_w1080_h721.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開漁節主體活動項目有祭海典禮、開船儀式、媽祖巡安等,著力展現的是象山豐富的漁文化內涵。其中,漁民群眾參與的祭海活動,凸顯祈求平安豐收、人海共榮的宏大主題;開船儀式港面千帆競發、氣勢恢宏,充分表達了出海漁民的喜悅之情;媽祖巡安則在創新中不斷揚棄,充分展示人神海和諧的漁區文化氣息。\u003c/p>\u003cp>通過開漁節這一載體,象山整理重現了象山漁鼓、魚燈、竹根雕、漁歌號子等民間藝術,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漁文化研究會。先后建成以“漁海之鄉”為主題的縣博物館、非遺館及根藝美術館、剪紙館、非遺百工坊等展示場館,年參觀人數超過35萬人次,非遺傳承展示平臺覆蓋所有鄉鎮。原來的石浦一冷舊廠區,經過改造提升,蝶變為全國首個海洋漁文化館,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1B3898E148522B8FB043B25FB7EA17943D82AFAF_size37_w640_h36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象山人精心呵護漁文化有了豐厚的回報。如今,象山成為全國唯一的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石浦媽祖信仰及迎親習俗、象山開洋與謝洋節、象山曬鹽技藝、徐福東渡傳說、漁家號子、象山唱新聞、象山竹根雕等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遺數量居全市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u003c/p>\u003cp>“以文化人、以文化城。”23載,開漁節浸染豐富了象山的海洋文化,成就了這座城市的豐滿色調。\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F24B6D542CF9F85E7636305DB9C52CA82D356542_size141_w1080_h72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strong>創新與融合:\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城市風尚的引領\u003c/strong>\u003c/p>\u003cp>辦好一個節,提升一座城。\u003c/p>\u003cp>23年來,中國(象山)開漁節榮膺中國十大品牌節慶、中國十大最具魅力節慶等多項榮譽,在人民網2008年舉辦的“最受關注地方節慶”評選活動中名列首位。2011年起,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為中國(象山)開漁節主辦單位。2012年9月,中國(象山)開漁節被寫入了國家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2018年至2021年,中國(象山)開漁節連續四屆被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真正成為一項全國性地方特色節慶活動。\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1CBE7ED767211CF669ADF7A517C3482D73176CF1_size49_w900_h60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作為象山的一張精美名片,開漁節是一個極具個性的節日。”《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本屆開漁節藝術總指導曹盾認為,要讓自己的獨特性更獨特,以藝術的力量向世界彰顯象山開漁節的雄渾氣魄。\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CFEBE7C91BE1340D4F21E06B8F2E545630B40A16_size71_w1080_h72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在節慶領域有“七年之癢”的說法,節慶專家曾戲言在中國能走過8屆的節慶,便是比較成熟的節慶。開漁節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不斷的探索和創新,而這種探索和創新又建立在對節慶文化、海洋文化以及現代市場經濟的理解基礎之上。\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82FE93354FF9DE17788BD45B0990F98375495603_size43_w768_h515.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中國(象山)開漁節最初模式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但精明務實的象山人很快發現,如果這個節慶完全由政府包辦,不僅違背市場經濟規律,而且很難持續下去。因此,從第三屆開漁節后,政府部門就把辦節的主要精力花在牽線搭橋搞好服務上,不再去管那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u003c/p>\u003cp>“萬象山海迎豐收,漁開天下慶小康”。今年的開漁節,圍繞目標人群,創新方式方法,以助推產業發展為導向,推“萬象山海”、引“人山人海”,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開漁節。\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B304AFC46055B0A8E47F77B803A2F97DB09146D0_size43_w700_h524.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在引流方面,面向全球發出新時代“漁光曲”征集令,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力量再創經典,創作反映中國海洋文明、海洋文化的經典樂曲,打造中國又一張音樂金名片。\u003c/p>\u003cp>在引商方面,聯合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及盒馬鮮生等平臺渠道,宣、銷結合,多方位宣傳象山城市品牌及開漁節節慶品牌,營銷象山生鮮及旅游產品;引入京東、順豐加盟開漁節……\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9/9B6C2F9B9FF6F7E645648B36D78D57B52CEEC3AC_size75_w700_h395.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可以預見的是,當開漁節和旅游、商貿、創意、科技等融合發展,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緊密相連,象山的明星氣質將愈發鮮明,“海洋強縣”的夢想就在前方。\u003c/p>\u003cp>(來源:象山發布)\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李賞月","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社會","cateid":"548308","catename":"鳳凰網寧波","logo":"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01010/11/wemedia/5a68ca01a436772927546cfba868774629fcaea8_size286_w1600_h1600.jpg","description":"鳳凰網寧波頻道,每天向您傳播寧波最新最快新聞資訊。","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548308","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548308","eAccountId":548308,"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80237075","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548308/media","newsTime":"2021-09-23 15:24:23","lastArticleAddress":"來自北京"}},"keywords":"象山,海洋,節慶,漁民,儀式,東海,城市,媽祖,志愿者,文化","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每一個節慶都有其固定的主題,就像每一個城市都有其深藏的文化底蘊一樣。 9月的象山,魚躍人歡。第二十四屆中國(象山)開漁節閃亮登場,精彩連連。對這座城市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創新活力的涌動,一個全民參與的節日。 從1998年創辦至今,一年一屆,共24屆,中國(象山)開漁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舉辦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品牌溢價最高的民間節慶類活動之一,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海洋慶典節日。其成長之快,勢頭之健,令世人驚嘆。 象山的開放大氣、兼容并蓄、敢闖敢冒、奮勇爭先,成就了中國(象山)開漁節。開漁節也已融入象山文化,成為象山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推動“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 開放與堅守: 城市精神的詮釋 象山人緣海而居,與魚相伴。在與海洋共生共存的大舞臺上,漁民義不容辭地成為了海洋的代言人。23年來,每一屆開漁節內容有變,側重不同,新事物新面孔不斷出現,唯一不變的是“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自己”的宣言從未更改。 早在1998年舉辦第一屆中國開漁節時,面對漁業資源衰竭、捕撈強度增大、海洋環境惡化的新情況,象山漁民就發出了“保護海洋”的強烈呼吁,率先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延長東海漁區休漁期的建議,并被采納。 2000年第三屆中國開漁節之前,石浦鎮的21位漁老大又發出了保護海洋倡議,并自發成立了我國第一個以保護海洋為宗旨的“中國漁民藍色保護志愿者行動”小組,喊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自己”的口號,并讓善待海洋的倡議書隨著漂流瓶漂向世界的各個角落。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總干事夏瓏女士曾為之題詞,新西蘭、加拿大總理曾專門來函。 2002年9月15日上午,在第五屆中國開漁節上,中國漁民“藍保”行動指導委員會宣告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海洋為宗旨的非政府組織常設機構。第九屆開漁節期間,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批準在象山設立“中國青年志愿者藍色護海行動基地”。 漁民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不斷增強——每艘漁船的出海行頭中,都有一摞嶄新的“環保袋”;每當誤捕中華鱘、達氏鱘、海龜等國家保護動物時,漁民們都會及時放生…… 曾在韭山列島出現又消失的中華鳳頭燕鷗,因極為罕見、蹤跡神秘而被譽為“神話之鳥”。據鳥類學家2011年調查,這種鳥類全球數量不足50只,從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在政府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韭山列島已連續9年成功實施燕鷗招引和監測項目,孵化出115只中華鳳頭燕鷗,占世界各繁殖地總量的80%以上。 傳承與發揚: 城市文化的風景 文化是節慶的生命,開漁節正是由于根植于象山富有海洋特色的傳統文化,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 海風獵獵,旌旗飄飄,激揚的號角響徹云霄。9月16日上午,第二十四屆中國(象山)開漁節祭海儀式在中國漁村舉行,向世人展現漁家民俗盛典。 祭海儀式是中國(象山)開漁節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也是象山人知恩圖報的精神寫照。今年的祭海儀式對禮儀服裝、飾品等,進行了重新設計。本次開漁節服飾總指導姚玉蓮是新紅幫裁縫的典型代表之一,她的團隊承擔了開漁節100余套服裝的設計制作工作,讓富有象山非遺特色的服飾,充分展現在東海漁民感恩海洋、保護海洋的祭祀禮儀中。 開漁節主體活動項目有祭海典禮、開船儀式、媽祖巡安等,著力展現的是象山豐富的漁文化內涵。其中,漁民群眾參與的祭海活動,凸顯祈求平安豐收、人海共榮的宏大主題;開船儀式港面千帆競發、氣勢恢宏,充分表達了出海漁民的喜悅之情;媽祖巡安則在創新中不斷揚棄,充分展示人神海和諧的漁區文化氣息。 通過開漁節這一載體,象山整理重現了象山漁鼓、魚燈、竹根雕、漁歌號子等民間藝術,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漁文化研究會。先后建成以“漁海之鄉”為主題的縣博物館、非遺館及根藝美術館、剪紙館、非遺百工坊等展示場館,年參觀人數超過35萬人次,非遺傳承展示平臺覆蓋所有鄉鎮。原來的石浦一冷舊廠區,經過改造提升,蝶變為全國首個海洋漁文化館,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 象山人精心呵護漁文化有了豐厚的回報。如今,象山成為全國唯一的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石浦媽祖信仰及迎親習俗、象山開洋與謝洋節、象山曬鹽技藝、徐福東渡傳說、漁家號子、象山唱新聞、象山竹根雕等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遺數量居全市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以文化人、以文化城。”23載,開漁節浸染豐富了象山的海洋文化,成就了這座城市的豐滿色調。 創新與融合: 城市風尚的引領 辦好一個節,提升一座城。 23年來,中國(象山)開漁節榮膺中國十大品牌節慶、中國十大最具魅力節慶等多項榮譽,在人民網2008年舉辦的“最受關注地方節慶”評選活動中名列首位。2011年起,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為中國(象山)開漁節主辦單位。2012年9月,中國(象山)開漁節被寫入了國家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2018年至2021年,中國(象山)開漁節連續四屆被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真正成為一項全國性地方特色節慶活動。 “作為象山的一張精美名片,開漁節是一個極具個性的節日。”《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本屆開漁節藝術總指導曹盾認為,要讓自己的獨特性更獨特,以藝術的力量向世界彰顯象山開漁節的雄渾氣魄。 在節慶領域有“七年之癢”的說法,節慶專家曾戲言在中國能走過8屆的節慶,便是比較成熟的節慶。開漁節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不斷的探索和創新,而這種探索和創新又建立在對節慶文化、海洋文化以及現代市場經濟的理解基礎之上。 中國(象山)開漁節最初模式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但精明務實的象山人很快發現,如果這個節慶完全由政府包辦,不僅違背市場經濟規律,而且很難持續下去。因此,從第三屆開漁節后,政府部門就把辦節的主要精力花在牽線搭橋搞好服務上,不再去管那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 “萬象山海迎豐收,漁開天下慶小康”。今年的開漁節,圍繞目標人群,創新方式方法,以助推產業發展為導向,推“萬象山海”、引“人山人海”,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開漁節。 在引流方面,面向全球發出新時代“漁光曲”征集令,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力量再創經典,創作反映中國海洋文明、海洋文化的經典樂曲,打造中國又一張音樂金名片。 在引商方面,聯合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及盒馬鮮生等平臺渠道,宣、銷結合,多方位宣傳象山城市品牌及開漁節節慶品牌,營銷象山生鮮及旅游產品;引入京東、順豐加盟開漁節…… 可以預見的是,當開漁節和旅游、商貿、創意、科技等融合發展,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緊密相連,象山的明星氣質將愈發鮮明,“海洋強縣”的夢想就在前方。 (來源:象山發布)一個節與一座城 ——中國(象山)開漁節回眸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