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從提出申請到審批被納入低保需要多久?日前,慈城鎮交出了一份答案:救助審批最快2周(包括公示7天)可完成。今年8月起,江北在慈城鎮試點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共同“兜”住最困難群眾,“保”住最基本生活。
社會保障政策是社會的“穩定器”,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最基礎手段。下放社會救助審批權,是以授權委托形式將原來由區民政局承擔的低保、低邊、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至街道(鎮),由社區(村)履行協助受理責任、街道(鎮)代為履行社會救助的主體責任、民政局履行監管責任,做到權責一致,形成“誰調查、誰簽字、誰負責”機制。
不久前,慈城鎮望京社區徐女士因肢體殘疾無法正常工作生活陷入困難,在向社區提出低保申請意愿后,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徐女士填寫了《浙江省社會救助申請表》,本以為要等上很久,沒想到過了兩周便接到社區工作人員的通知,低保審批通過了。“原先聽人說,要等上個把月,沒想到這么快。”
社區工作人員收到徐女士的材料后,立刻將信息錄入浙江省社會救助平臺并提交。區社會救助工作人員根據辦件提示,檢查申請表等基礎資料是否齊全,一方面提交平臺核對,一方面派單給第三方社會組織進行入戶調查。“如還缺少需要個人提交材料的,由第三方入戶調查時一并補齊,做到救助申請最多只需跑一次,極大方便困難群眾。”江北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審核權限下放后,慈城鎮對公示無異議申請對象可直接審批通過,至少能縮短區里重新計算審批環節的4個工作日時間,審批速度明顯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慈城鎮創新引入第三方機構,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開展社會救助入戶核查環節,形成社區(村)代為受理錄入平臺,第三方開展入戶核查,鎮初審,公示無異議后鎮審批通過,區民政局監督的完整審批鏈,更有助于實現低保對象管理精準化。
來源:寧波市民政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