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成為寧波發展最動人的底色 全力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
2020年07月24日 10:46
來源:鳳凰網寧波綜合
作者:記者馮瑄 通訊員陳曉眾
沒有良好生態,就沒有城市的未來。市委十三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范生,必須加快形成15項具有中國氣派、浙江辨識度、寧波特質的重大標志性成果,其中一項就是要“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寧波生態文明建設已貫穿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常年保持百分百達標。在去年發布的中國綠色城市指數前50名中,寧波列第16位,在進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萬元的城市中列第5位。在全國“兩山”發展百強縣評比中,我市寧海和象山分列第2位和第16位。
“著眼于寧波的產業特點,我市應堅定踐行‘兩山’理念,致力于走出一條具有寧波特色的‘兩山’轉化新路徑,讓綠色成為寧波發展最動人的底色。”這位負責人表示。按照目標,寧波力爭2025年前初步建成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基本建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2035年前高質量建成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首先要著力構建集約高效的美麗國土空間,高質量編制并實施具有寧波特色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實重要生態空間并實行分區管控,嚴格生態環境空間管控;以大花園為基底,構建以自然保護地體系為核心的生態空間保護格局,加強山水林田湖海重點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牢固構筑四明山區、太白山區為主的綠色屏障和杭州灣濕地、象山港沿岸灘涂和近岸海域為主的藍色屏障。
“全面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的重中之重。”這位負責人介紹,寧波將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治水提升戰、治土攻堅戰三大戰役。具體來說,治氣方面,開展細顆粒物和臭氧“雙控雙減”,包括完善揚塵綜合治理,深化工業廢氣整治,持續推進“低散亂”企業整治、小微企業入園和三大國家級園區的循環化改造,強化機動車船治理;治水方面,加大水環境統籌整治提升力度,實施控源、截污、生態提升行動,今年完成16個工業園區和30個鄉鎮(街道)省級“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加強農村污染防治,2022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全覆蓋。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大陸海統籌,削減污染物入海通量,提升近岸海域水質;治土方面,持續提高固廢和土壤治理能力,深入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到2022年基本實現監管無盲區、產廢無增長、資源無浪費和固廢無傾倒。
守得“青山”,方得“金山”。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還要創新發展綠色高質量的美麗現代經濟。“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文明鄉村。”這位負責人認為,寧波要做大綠色基礎產業,做精現代特色優勢產業,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產業,做深鄉村新型融合產業,讓山水釋放出更大的經濟價值。
作為制造業大市,寧波在建設美麗之城的同時,還要高質量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的,把綠色制造體系打造成為我市制造業綠色發展的示范標桿;實施循環經濟“991”行動升級版,打造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基地;構建高能級的制造業產業體系,持續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以‘大花園’建設為載體,以綠色經濟為驅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一二三產綠色化聯動發展,到2022年建成3個至5個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特色小鎮,共筑全域大美格局。”
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美麗治理體系,是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的重要保障。探索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責任管理機制,全面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和生態環境保護立功嘉獎機制;優化生態環境監管機制,構建以環境信用評級為基礎的分級分類差別化雙隨機監管模式,2022年全域推行企業“環保碼”;建立多元化、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綠色發展市場化機制;健全排污權交易市場體系,創新綠色金融模式,探索建立“兩山”銀行,推進綠色保險等創新發展。引導各類市場主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PPP等形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責任編輯:王嘉琦]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