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態環保初心故事 裴佳妍:做好政府的“減壓器”和上訪人的“傾聽者”
2020年06月15日 15:45
來源:鳳凰網寧波綜合
作者:林偉 陳曉眾
1997年出生的裴佳妍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了。在寧波市生態環境局信訪辦公室兩個月的實習后,她決定選擇環境保護作為自己的職業。
1997年出生的裴佳妍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了。在寧波市生態環境局信訪辦公室兩個月的實習后,她決定選擇環境保護作為自己的職業。“剛進入這個行業之前,對于環保信訪工作一無所知。”裴佳妍坦言,但兩個月里發生的一件小事讓她立志成為一名環保信訪工作者。
這件小事也讓她知道,作為一名環保信訪工作者,既要當好政府的“減壓器”,又要做好上訪人的“傾聽者”。“我們要把上訪人當成自己的‘家人’,把他們信訪之事當成自己的‘家事’,以心換心,以情換情。”
兩名老人兩次“上訪”信訪辦公室
這是一個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日子。
兩名老人來局里上訪,由于疫情的關系,市生態環境局暫時取消了來訪投訴渠道。但是信訪辦公室負責人王劍青擔心兩名老人身體狀況,心疼他們大老遠的跑來,所以還是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才剛坐下,老人便愁眉苦臉地訴說了起來。原來,位于家附近的企業排放污水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多次向企業和當地相關部門反映,可是至今沒有解決。“因此,他們將希望寄托在了我們身上,希望我們可以真正地、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在一旁的裴佳妍聽的很仔細。
在接待老人來訪中,王劍青和同事耐心聽取他們的訴求,站在他們的角度替他們考慮問題,同時一邊穩定上訪人的情緒,一邊做好詳細的上訪記錄。老人情緒激動,語言表達不是很連貫,在長達數小時的投訴抱怨中,王劍青沒有顯露一絲絲的不耐煩,時刻認真傾聽,為他們出謀劃策并安撫情緒。
裴佳妍看著他們憂心忡忡的樣子,心里也非常難受,因為不想讓他們失落而歸。最后,王劍青幫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向其作出鄭重承諾。兩名老人這才“帶氣而來,消氣而歸”。“我也由衷地替他們感到開心。當然,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第二天,王劍青帶著執法隊員老戴立刻去現場進行調查,不放過企業的每個角落,并對污水進行了監測,最后根據調查結果責令涉事企業依法進行整改。
得知問題解決以后,兩名老人又再次來“上訪”了。“但是這次他們是帶著滿面春風的表情來的,因為我們及時地解決了老人們的訴求,所以這一次老人們特地上門感謝。”
立志成為一名環保信訪工作者
作為一名應屆大學畢業生,裴佳妍告訴記者,說起對環保的理解,以前都是書面化、概念化的理解。
她說,環保好像離她很近。從小的時候大人和老師就教育他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口號喊得響亮,也知道“節水為榮、一水多用、隨手關燈、控制噪音污染、少用一次性制品、植樹護林”等等,她也下意識的開始遵守這些行為。
但是環保好像又離她很遠,因為這些事情好像所有人都可以接觸到,所有人都在參與進來。“大街小巷聽到的看到的環保兩個字已經讓人變得麻木,可是卻沒有人在意自己的這些行為會真的對這個社會、自然環境帶來什么改變。”
裴佳妍說,但是因為這段時間的實習,她感受到自己在慢慢地、真正地接近它,了解它。“通過日常的這些細碎工作,我看到了在身邊的那些環保工作者是怎樣努力和用心的保持初心、守護環境。”
而在目睹了兩名老人兩次來信訪的變化后,裴佳妍內心深處對于這份環保信訪工作的責任感更是油然而生。“我立志要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為環保信訪群眾和生態環境部門架起一座‘連心橋’。”
[責任編輯:金佳陽]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