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態環保初心系列:柯孟岳,“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2020年06月08日 09:13
來源:鳳凰網寧波綜合
柯孟岳,是鎮海生態環境分局普通的一員。自2013年入職以來,輾轉于環境監察大隊、生態科和監控中心三個部門。近年來,鎮海的空氣和水質量逐年改善。在柯孟岳看來,這份職業值得自豪。300多個小微水體有了&l
向同事們宣講自己的初心故事
柯孟岳,是鎮海生態環境分局普通的一員。自2013年入職以來,輾轉于環境監察大隊、生態科和監控中心三個部門。近年來,鎮海的空氣和水質量逐年改善。在柯孟岳看來,這份職業值得自豪。
300多個小微水體有了“身份證”
由于數量多,面積小,鎮海區建立河長制以后,如何治理小微水體污染成了最大難題。鎮海區決定把轄區內的“滄海遺珠”排查出來,建檔成冊,納入管理。
那時柯孟岳正在生態科參與“五水共治”工作。排查工作雖然曲折但讓人難以忘懷。初夏的一天,柯孟岳跟鎮海區治水辦的曹老師搭檔,拿著地圖,深入陌生的村莊,尋找一個衛星遙感到的“水漬”。一路上他一直擔心能否找到這個點,但是當看到九龍湖那鎮那個狹長的池塘,倒映著發芽的葡萄架子、映照著藍天白云時,他的心里豁然開朗。
通過規劃院的遙感技術和現場踏勘,柯孟岳和同事們一共排查出小微水體300多個,分鎮街道全部建立索引圖冊,附上索引目錄,一個水體建立一個管理對策,開展河長制,樹立公示牌。
與同事一起巡檢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運行情況
“北上搗霾”跨區域聯合治氣
如果說排查小微水體是柯孟岳進入生態環境鎮海分局以來最有成就感的一次任務,那么“北上搗霾”則是最神氣的一次經歷。所謂“北上搗霾”,其實是生態環境部抽調全國執法人員參加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行動。此次柯孟岳加入的是山東濱州地區督察組,對濱州三個縣區開展環境督查。
在北上的列車上他就一直在忐忑:全國雖然共用一套環保法律,執行一套排放標準,但是各地有各地的情況,督查工作會不會遇到阻力?在齊魯大地那個寒風凌冽的冬天,濱州督察組會面成隊,白天走企業探農田,晚上聚在一起研究問題,判斷方向。
兩周的督查終于結束,生態環境部的執法任務按時完成,柯孟岳也擠在春運高峰的飛機里回家了。在那次跨地區的執法鍛煉中,柯孟岳說,他學會了堅持和適應。
建設排污大戶監測專網
2019年底的冬天,已經在鎮海區環境監控中心柯孟岳特別忙碌。那時也正值他的大伯病重,卻一直抽不出時間去看望。
那段日子,柯孟岳每天都在跟在線監控網絡打交道,這個網絡就像神經,把大氣、水體等等生態環境體征,傳輸到決策者的大腦,支持環境決策。但是信息一旦被收集和傳輸以后,信息安全的問題便凸顯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上級下達了專網改造的命令,落實到鎮海區,所有聯通、移動的IP要遷入指定網段,并且要求快速度完成。
而改造過程要求協調省區兩級服務器平臺技術、兩家通信公司、10家運維單位和幾十家企業,改造也涉及企業、監控中心、市局相關部門三個地方,不方便面對面反饋信息,協調問題。那時,負責監控中心網絡的石工出差了,于是協調會涉及的基礎配置和平臺調試都落在了柯孟岳的身上。
柯孟岳(右)在受污染水體采樣
有天凌晨兩點多,突然電話鈴響起,老爸在電話里說:“你阿伯走了,要不你現在過來,晚上要守靈。”柯孟岳放下電話穿上棉襖就出門了。第二天上午一上班,他便躲在角落打電話繼續忙于專網建設事宜。他說,幸好領導同事大力支持,又加上提前把功課做足了,所以還是把省里布置的急事完成了。
雖然專網整改只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柯孟岳已經掌握了這項工作的全套技術。今年初,按照要求,鎮海區剩余的非重點VOCs企業要全部聯網, 1小時內,柯孟岳就把各家任務分解好,配置好排口編號和MN號,第二天就聯網成功17家。
[責任編輯:王嘉琦]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